致密储层焖井期间微裂缝形成规律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储层在如今石油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分量,这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力压裂通过形成形状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为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提供了流体通道,增加了储层渗透率,继而增加产量。研究发现压裂完成后立即进行焖井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产能,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致密储层存在巨大的毛细管压力能够将压裂液渗吸入储层,被吸入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原油,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除渗吸作用外,关井后井内高压流体促使微裂缝的产生作用未被考虑进去。因此,目前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采出情况。由于渗吸作用是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深入研究焖井阶段微裂缝的形成规律,就要首先探索渗吸作用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规律,为此本文分析了渗吸作用机理并开展了岩心尺寸和基质渗透率对渗吸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随后研究微裂缝形成的理论模型,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利用体积守恒方程,推演出焖井期间微裂缝形成的累积长度随焖井时间的变化模型,最后探究致密储层比表面能、弹性模量、泊松比、裂缝高度以及缝内压力对裂缝扩展的累积长度的影响规律。最终,本文研究微裂缝形成对储层增产效果的影响,利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即在焖井期间考虑微裂缝产生与不考虑微裂缝产生的两种条件下,对储层产能的增加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微裂缝的形成对提高储层产能大小以及储层产能提高的速率的影响。通过本文建立的焖井期间微裂缝形成的理论模型能够计算得出微裂缝的累积扩展长度,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微裂缝累积长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将其与不考虑焖井期间微裂缝产生时,对储层产能的提高程度进行对比,由此可以验证焖井期间新形成的微裂缝对储层的改造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水力压裂施工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油田增产措施的应用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生物医学事件抽取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大量生物医学文献中准确定位事件,并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在药物研制、临床辅助诊疗、构建生物医学本体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异变有关。本文主要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红外光谱技术相互结合,通过时域有限差
嵌段聚合物自组装是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的重要途径,嵌段聚合物发生微观相分离得到丰富的形态,自组装制备的纳米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微反应器、催化剂载体、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而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数据,由此,学术大数据应运而生。学者们在学术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却
太赫兹无源成像(Terahertz/THz Passive Imaging)利用太赫兹频段的高穿透性,并收集目标本身辐射的太赫兹波进行成像,能够实现对隐匿物体的成像,并根据成像结果判定隐匿目标的
航天遥感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应用为导向、天地一体化的理念在遥感卫星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遥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受生物启发的脉冲神经网络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更具生物真实性的脉冲神经元模型为基本单元构成的脉冲神经网络,应用脉冲序列表示与处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位列世界首位。在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部高山峡谷地区的高水头大单宽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中,泄洪消能问题往往是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控制性因素。由于
华溪蟹属(Sinopotamon Bott,1967)包括80种(另4亚种),是溪蟹科的中国特有属,为已知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高、向内陆深入范围最广的属之一。戴爱云在《中国动物志》(束腹蟹科Par
近年来人工智能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在机器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目标跟踪是其重要研究分支之一,在军事,医疗,监控,人机界面,运动分析等相关领域得到广泛的发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