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结构与典型比例特征仿生初级结构TIG增材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贝壳材料具有独特的“软硬”交织结构,从而表现出高强韧的力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对贝壳的微观结构仿生主要以仿珍珠层为主,忽视了棱柱层加珍珠层整体的效果。本文主要进行贝壳珍珠层与棱柱层加珍珠层整体结构的仿生研究。本文以三角帆蚌贝壳为研究对象,对贝壳珍珠层与棱柱层加珍珠层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分别进行研究,探讨贝壳棱柱层加珍珠层整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贝壳实验结果表明,棱柱层表面各多边形边长大小不一且随机分布,表面边长为1.8μm-15.3μm,厚度为37μm-595.3μm,占棱柱层加珍珠层总厚度的1%-35%,珍珠层文石晶片表面边长为1.4μm-6.5μm,厚度为360 nm-975 nm。三角帆蚌珍珠层的平均抗拉强度与平均拉伸弹性模量为32.4 MPa和3 GPa,棱柱层加珍珠层的平均抗拉强度与平均拉伸弹性模量为28.9 MPa和2.7 GPa。三角帆蚌珍珠层的平均抗弯强度与平均弯曲弹性模量为166.1MPa和36.2 GPa,棱柱层加珍珠层的平均抗弯强度与平均弯曲弹性模量为182.7 MPa和35.8 GPa,棱柱层加珍珠层比珍珠层抗弯强度高约10%,失效应变率高约12.2%。在平行于贝壳方向受力时,文石晶片的增韧机制起主要作用,珍珠层性能较优于棱柱层加珍珠层整体性能;在垂直于贝壳方向受力时,棱柱层起承力作用,珍珠层变形吸能,这一新的增韧机制提高了棱柱层加珍珠层整体的性能。纳米压痕实验中在压入深度为2000nm时,棱柱层较珍珠层的平均压入载荷、硬度、弹性模量分别高37%,52.4%,31.4%。基于贝壳的研究,提炼贝壳结构特征并根据典型比例特征设计仿生贝壳珍珠层与棱柱层加珍珠层初级结构,使用TI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仿生贝壳比例特征结构件,并对不同仿生贝壳比例特征结构件进行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主要结果显示,应变率为1700/S的霍普金森杆实验与三点弯曲实验分别测得的仿珍珠层初级结构件的平均屈服强度与平均抗弯强度居于纯不锈钢与纯高强钢之间但都低于仿棱柱层加珍珠层比例特征结构件。仿棱柱层加珍珠层比例特征结构件的强度随着棱柱层占比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棱柱层占比40%的仿棱柱层加珍珠层比例特征结构件的屈服强度与抗弯强度均达到了纯高强钢的强度水平。仿生贝壳比例特征结构件的平均冲击韧性均介于纯不锈钢与纯高强钢之间,仿珍珠层初级结构件的冲击韧性优于仿棱柱层加珍珠层比例特征结构件。仿棱柱层加珍珠层比例特征结构件中随着棱柱层占比的增加冲击韧性逐渐下降。棱柱层占比40%的仿棱柱层加珍珠层的比例特征结构件,强度达到了纯高强钢的水平,冲击韧性较纯高强钢提高了15.9%。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镁合金剧烈塑性变形的主要方法之一——等径角变形(ECAP)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多道次的挤压来累积应变,从而达到细化晶粒和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由于镁合金剧烈塑性变形的应变量较大,在室温下难以进行,通常需要在200℃以上的温度下才能完成变形,并且需要进行多道次变形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导致在工程领域很难实现它的经济性应用。因此,如何缩短ECAP的工艺流程并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以
Fast Tool Servo(FTS)systems in ultra-precision diamond turning is a promising and competent technology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freeform surfaces or micro-structured surfaces with sub-micrometric accur
学位
微型铜管(通常指内径尺寸小于2mm且壁厚不足350μm的管材)本身优异的导热和导电能力,决定了它在电子学、热学方面所表现出良好的功能特性,使之有望应用于微型天线、太赫兹频率波导以及微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然而,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制造成本来看,微型铜管都无法像常规尺寸管材那样进行规模化生产。本文基于电铸成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ABS塑料芯模的微型铜管电铸制备方法;搭建了微型铜管电铸成型实验装置,探索
剪切带的形成与传播对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影响巨大,是决定屈服强度与塑性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塑性变形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研究金属玻璃塑性变形行为,揭示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探索提高金属玻璃塑性的方法。本课题以块体金属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块体金属玻璃塑性变形,基于金属玻璃室温塑性变形及其结构的非均匀性,通过实验归纳、理论分析、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等手段,分别从热力学角度、微观结
磁制冷技术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相比,具有节能高效、环境友好、运行可靠等特点,因此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磁制冷工质的选择关乎着磁制冷技术的使用温度范围和制冷能力,因此,寻找合适的工质成为磁制冷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非晶合金具有可调节的磁相变温度,小的热滞损耗,高的电阻率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应用于磁制冷,稀土基非晶合金因为其具有较可观的磁热效应而尤为突出。以此为背景,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元素掺杂对Gd
本课题基于双丝CMT共熔池工艺,采用ER50-6低碳钢、ER316L不锈钢和自制HNS高氮钢三种丝材,进行了调整异质双丝送丝速度比例增材制造高强合金钢构件的研究。研究选取了“低碳钢+不锈钢”和“不锈钢+高氮钢”二种异种丝材增材制造模式,得到了二种模式下异质双丝成分比例变化对增材构件元素成分的构成、显微组织的演化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实现了通过改变异种双丝CMT增材丝材比例而低成本得到高强韧性合
在囊泡运输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驱动蛋白通过构型变换将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与微管轨道的相对运动。微管和驱动蛋白间的力学调控错误,会导致驱动蛋白的脱离和微管的塌陷,甚至造成细胞增殖失败、癌变或死亡。大量对驱动蛋白运输行为的实验观测及对微管屈曲、振动的研究表明,微管-驱动蛋白输运系统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精细的运动机制。研究微管-驱动蛋白输运系统的行走动力学行为,有助于明确微管与驱动蛋白间相
铝合金挤压是一种金属成形工艺,和其他传统的铝合金加工工艺相比,具有组织性能好,材料利用率和成形精度高等优点。但是目前,挤压模具的发展主要是基于模具设计者通过反复试验获得的经验知识,而这种经验知识的积累是昂贵、耗时和效率低下的,故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铝合金的挤压成形过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7075铝合金舵机座,采用热挤压工艺来生产此零件,以避免采用机加工生产带来的加工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
磁性隧道结以电子的自旋属性为基础,利用隧穿磁电阻效应和自旋转移力矩效应实现其微波功能。作为一类自旋电子学器件,它继承了自旋电子学器件微型化、超低功耗、IC兼容以及低噪声等优点。其中,单晶Mg O势垒磁性隧道结由于在室温下具有高的隧穿磁电阻以及小的电阻与面积之积,因而在信息存储、微波通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潮。目前,关于磁性隧道结微波性能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性能
全氮化合物含有大量的N-N和N=N,其分解产物主要为氮气,并且具有高密度、高热量、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这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新一代含能材料的候选物,其研究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科学意义。全氮化合物可以分为三类:离子型、共价型和聚合氮。离子型全氮到目前为止已见报道则有N3-,cyclo-N5-和N5+。cyclo-N5-(五唑阴离子)作为组装制备离子型全氮化合物的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