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适宜度模型,并在气候适宜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对淮河流域双季稻、水稻-冬小麦和夏玉米-冬小麦三种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和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最后,结合IPCC A2气候情景下稻麦、玉麦、双季稻的气候适宜度和气候风险度的状况,对淮河流域的种植制度进行分类。(1)淮河流域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差异明显。双季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适宜度模型,并在气候适宜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对淮河流域双季稻、水稻-冬小麦和夏玉米-冬小麦三种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和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最后,结合IPCC A2气候情景下稻麦、玉麦、双季稻的气候适宜度和气候风险度的状况,对淮河流域的种植制度进行分类。(1)淮河流域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差异明显。双季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最高,区域分布由中部向东部沿海以及西部、西南部山区递增;稻麦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较低,其空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08~2009两年在黄泛区农场进行,试验地土质有粘土和沙壤土,设计三个试验:(1)玉米、大豆秸秆还田增施不同氮肥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生态有机肥不同施用量配施化学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3)不同茬口秸秆还田加生态有机肥与N、P、K化学肥料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粘土条件下,在玉米、大豆秸秆还田并配施氮肥实现小麦高产的施肥技术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
本研究分别在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的地块进行,于2009年在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园区开展试验。共设当地常规施肥(施普通复合肥)、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等6个施肥方式处理,供试水稻品种为珍珠糯,本试验主要研究了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叶色SPAD值,水稻植株N、P、K养分含量和累积吸收量,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效应,氮肥利用率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
本文利用田间试验,于2008和2009年分别研究了硅肥用量以及硅氮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适量施硅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硅肥用量在0~90kg/hm2之间,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以硅肥用量为90kg/hm2最优,当硅肥达到225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反而低于不施硅的对照。2.适量施硅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Fv/F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丰欠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然而,在决定小麦产量形成的灌浆期,常常遭遇高温和强光双重胁迫,导致光合机构破坏,叶片功能早衰,有机营养匮乏,籽粒发育受阻,造成严重的产量下降。本文研究了外源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抗氧化代谢、渗透调节、细胞膜稳定性、光合速率及叶绿体psbA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阐明其对光合机构防护作用的机理,为生产中采取抗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沼液( biogas liquid)是由人、畜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等各种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后的残余物,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有关沼液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已有一些报道,但对其增产机理尚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沼液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源库代谢和产量形成的调节作用,为指导夏玉米合理使用沼液,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试验田进行,土壤为中壤质潮土。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
本试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浚单20(抗旱性较弱),研究了渗透胁迫7d后,外源多胺对两个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能力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研究了对玉米幼苗叶片内胁迫适应蛋白的影响,探讨了多胺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机制。试验结果如下:1.正常条件下,浚单20和农大108两个品种的玉米幼苗
生态型核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是实现玉米“两系”法制种的一种重要途径,为避免玉米小斑病生理小种对特定细胞质的专化侵染,探索新的不育化制种技术对玉米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自交系的鉴定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并对其不育类型、生态学机制、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不同生态类型和同一生态类型区分期播种鉴定,结合单株叶龄指数和育性调查对春杂的生态
苦白蹄是常用的维吾尔药材,入药性燥、热,有趋风除湿、温胃祛痰、消肿利尿、降气平喘的功效。已收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尤其苦白蹄多糖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的活性,受到了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关于苦白蹄的报道很少,对其多糖提取,液体发酵条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尚无系统的研究,使得苦白蹄多糖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受到限制。本文首先以响应面分析法对苦白蹄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苦白蹄
本文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处理后,分别进行HPLC法测定莽草酸含量和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扫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两者进行拟合建模,依次考察异常样本的剔除、样品的分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和波长变量的选择,依据以上选择的最佳参数建立最优模型。最佳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数学校正模型:采用标准正态转换的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可移动偏最小二乘法选择有效波长变量,1356~1384
本文以蛹虫草高产突变株N102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进行研究。首先以PDA综合培养基为出发培养基,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蛹虫草N102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在此基础上采用PB试验筛选出对胞内多糖产量影响显著的因素为:蔗糖、蛋白胨和MgSO_4·7H_2O;再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优化,SAS分析的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