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活与文学考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问世後,白居易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基本的生平梳理、全集的校勘整理到诗学史意义的阐发,都出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白居易研究仍有较大的学术空间可待开掘。相比於李白的好言仙道、王维的耽溺佛禅、杜甫的崇儒忧国、韩愈的以道自任,白居易具有明显的俗世情怀,其世俗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在唐宋文化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因此,从世俗生活的角度加以研究,是白居易研究的一个可行思路。白居易的俗世情怀及由此形成的世俗化创作特色,与其特定的家庭环境、生活境遇密切相关。立足於白居易本人的生活与创作的考察,可以纠正或者补充前人研究的不足,推进对於白居易诗文理解的深度,这也是考察其思想与生活实态的基础。  本文从生活史的角度梳理相关问题。由於这一论题蕴含丰富,内容繁多,因此本文主要采取个案考察的方式,不以求全为目的。通过对白氏相关重要经历的考察,分析其具体生活与相关创作的关系,试图在深、细两方面有所开拓,达成以点带面的研究目的。论文以白居易生活的时间先後为序,采用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九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章通过对白居易长兄白幼文生平的钩沉,探讨白居易的子嗣及父母的婚姻问题。第二章对白居易早年寄居符离的重要生活经历加以考察,以揭示白氏入仕前的生活对其思想塑造及创作的意义。第三章考察白居易任校书郎後期的华阳观迎考生活,在此基础上说明《策林》的写作时问、写作背景及其与永贞革新的关系等问题。第四章通过对白居易由盩厔尉转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考察,说明《长恨歌》的早期传播效应与白氏仕途迁转的关系,并结合《长恨歌》的具体创作方式与元和初期的政治氛围,说明此诗主题在当时发生的演变。第五章通过对白居易丁忧退居下邽生活的考察,说明《新乐府》的写作时间与创作目的。第六章考察白居易的江州编集情况,分析白居易的编集目的及其诗学思维的变化等相关问题。第七章考察白居易州郡官任上的“吏隐”生活,揭示其对白居易提出并践行“中隐”观的先导意义。第八章以白居易诗歌自注的考察为中心,依次考察白氏以诗为生活记录的观念与自注的生成、白诗自注的真伪、自注与白居易浅俗诗风等问题。附论则通过考察韩愈弟子皇甫湜与白居易争名一事的真实性和文学史内涵,对白居易和韩愈所代表的文坛两派的基本分野作出分析。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Internet中实现QoS的必要性 ,然后从支持协议、调度算法、队列管理和流量工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QoS的实现机制 ,最后给出了高速网络节点中QoS实现的一种结构。
期刊
侧身看见一条小沟通向河岔,旁有桃树、杨树和桉树,水上有迷离的倒影,近处乱草丛中亭亭玉立着几株美人蕉,天空的云也摇曳在水中,我灵机一动,就画下来了。人在自然中的亲和、得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期刊
本文以《红与黑》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并且《红与黑》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有机过程,因此对“《红与黑》在中国”这一课题进行了综合研究。除绪论与结语外
2014年9月,一场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名为“中国梦·中国印”的篆刻艺术展在大连启动。该艺术展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将著名篆刻家荆鸿的作品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巡回展出,以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音乐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进行不同的选配,又要使音乐在整体上达到统一,让衔接更加流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
倭患与明朝相始终,倭患是困扰有明一代的重大社会现象之一。倭寇题材被文学作品所采集,出现了倭寇描写的文学作品,而至清代,关于倭寇描写的小说大量出现,这些小说可通称为平倭小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今年暑期,我再一次学习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学习,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