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刷结构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吸附机理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来源。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于废水中用传统水处理工艺较难去除的污染物,包括染料、抗生素、重金属离子等,它们的存在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吸附法因其工艺简单、环保、有效、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等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吸附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壳聚糖作为天然丰富、分布广泛、低成本的生物聚合物的衍生物,不仅适用性广、丰度高、无毒,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多种特性,因此是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的一种理想吸附剂。针对壳聚糖的机械性能差、酸稳定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论文通过将简单的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的磁性壳聚糖材料作为核,然后设计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及特定结构的聚合物刷,并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接枝到磁性壳聚糖表面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核刷”结构的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然后用于去除有机染料、抗生素环丙沙星、重金属离子Cu(Ⅱ),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吸附剂在去除目标污染物时的性能以及作用机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可以分为以下方面:首先以磁性壳聚糖(MCS)为载体,然后在其表面设计合成了阴离子聚合物刷—聚(丙烯酸(Acrylic acid,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 sulfonic acid,AMPS))制备了MCS–g–P(AMPS–AA)。通过SEM、FTIR、XPS、13C NMR、XRD、VSM、TG等表征了所制备吸附剂的形态、结构及磁性性能。以废水中的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系统地探究了其在MCS–g–P(AMPS–AA)表面的吸附,以及外界条件对其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建立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结果表明,MCS–g–P(AMPS–AA)具有很好的磁分离性,对M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qmax为925.9mg/g),且MCS–g–P(AMPS–AA)对MB的吸附过程为均匀表面的单分子层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为化学吸附。p H影响实验结合XPS光谱分析证明了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共同参与了MCS–g–P(AMPS–AA)对MB的吸附。此外,MCS–g–P(AMPS–AA)在五个再生循环后回收率为86.1%,表明吸附剂易于再生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而对于废水中的阴离子污染物,论文选择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oly([2-(methacryloxy)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MC)作为阳离子聚合物刷接枝于MCS表面制备MCS-g-PDMC,以实现在提升吸附剂去除污染物性能的同时增大吸附的p H适应范围。通过BET、FTIR、XPS、TG、VSM、SEM等一系列表征分析了吸附剂的形态、结构、磁性性能,并通过元素分析进一步量化了季铵基团的接枝量为3.64 mmol/g。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了p H等外界条件对MCS-g-PDMC吸附过程的影响,发现该吸附剂具有在较宽p H范围内去除阴离子染料食品黄3(FY3)和酸性黄23(AY23)的优异性能,其吸附能力(qmax(FY3)为833.33 mg/g,qmax(AY23)为666.67 mg/g)大大高于未改性的吸附剂。FTI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FY3和AY23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机理为静电作用和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MCS-g-PDMC对FY3和AY23的吸附遵循单分子层吸附,且控速步骤为化学吸附。此外,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吸附剂可以从水溶液中快速分离,并可以有效再生,因此MCS-g-PDMC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潜力。然而,水体中常常存在上述污染物共存的情况,因此论文进一步设计合成了具有两性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DMAEMA)和丙烯酸(Acrylic acid,AA))的磁性壳聚糖基吸附剂(MCS–g–P(DMAEMA–AA)),以期通过简单p H调节实现对不同电荷性质染料的有效去除。吸附剂具有很好的磁分离性能以及酸稳定性,而且还实现了对亚甲基蓝(MB)和橙黄Ⅱ(AO7)染料的有效吸附,qmax分别为627.4和1146.8 mg/g。MCS–g–P(DMAEMA–AA)具有较高的p H响应性,调节p H即可以改变MCS–g–P(DMAEMA–AA)的表面电荷和疏水性/亲水性,从而实现了目标染料的选择性去除。基于对p H影响的分析以及Zeta电位、FTIR、XPS等结果,证明了在MCS–g–P(DMAEMA–AA)对MB的吸附中,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起了主要作用,而对AO7去除的机理为静电作用。对吸附剂再生性能以及解吸液浓缩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少量的解吸液中,MCS–g–P(DMAEMA–AA)在五个再生循环后仍显示出超过80%的再生率。因此,良好的可再生性和染料浓缩使MCS–g–P(DMAEMA–AA)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于随pH变化具有不同离子存在形式的污染物,如抗生素环丙沙星(CIP),为了实现对它的有效去除、深入探究聚合物刷与污染物之间的作用机理,以磁性羧甲基壳聚糖(MCC)为核,设计制备了具有特定形态和分子结构的磁性生物吸附剂—聚(对苯乙烯磺酸钠水合物)(poly(sodium p-styrenesulfonate hydrate),PPSS)接枝的磁性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MCC-g-PPSS),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IP以及常常与其共存的重金属离子Cu(Ⅱ)。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CC–g–PPSS对CIP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qmax为527.93 mg/g),相较于之前研究的吸附剂,MCC–g–PPSS具有较高的水平;MCC–g–PPSS对Cu(Ⅱ)的吸附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吸附容量为41.03 mg/g。XPS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静电作用、阳离子交换、π–π作用和氢键在MCC–g–PPSS对CIP吸附中起了主要作用,而对Cu(Ⅱ)的吸附机理主要是螯合和静电作用。两种污染物的共吸附实验表明,MCC–g–PPSS可以有效地去除二元体系中的CIP和Cu(Ⅱ)。在五个循环的吸附-解吸实验中超过80%的再生率表明MCC–g–PPSS具有很好的可重复使用性。除此之外,该研究为表面改性吸附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以使所制备的吸附剂可以更有效地结合目标污染物。为了探究上述所制备的吸附剂在实际水体中的应用潜能,论文进一步评估了MCS–g–P(AMPS–AA)、MCS–g–PDMC、MCS–g–P(DMAEMA–AA)和MCC–g–PPSS对有机染料、CIP以及重金属离子Cu(Ⅱ)在不同水体的去除率,以及在地表水(民主湖水体)中吸附剂对有机染料和CIP吸附过程中TOC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水体中共存离子、DOC等的存在对阳离子染料MB和CIP的去除有着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阴离子染料以及Cu(Ⅱ)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对民主湖水体有70%以上TOC去除率,表明所设计合成的吸附剂在复杂的水体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其他文献
转炉除尘灰,是冶金炼钢过程中利用干法除尘系统收集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因其含有50%以上的TFe和一定量的MgO、Ca O,具有很高的二次利用价值。将转炉除尘灰配加粘结剂在常温条件下(冷固)制成球团返回转炉,实现“转炉-除尘系统-转炉”的“内循环”,是目前最经济合理的利用方式。但在转炉除尘灰的“内循环”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当前使用的粘结剂,难以抑制除尘灰中过烧MgO、Ca O漫长的消解膨胀,影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程序的功能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些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在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产生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给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持久化存储海量数据,闪存固态盘具有大容量、小体积和抗震动等优点,被广泛地部署在数据中心、个人电脑以及嵌入式系统中。然而,面对上层应用程序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存储软件难以持续发挥闪存固态盘的高吞吐、
酶是一种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高性能生物催化剂,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与生物体的体内平衡、生长发育以及个体繁殖等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因此,酶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其抑制剂筛选可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酶抑制活性成分是当前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传统的游离酶活性测定方法存在操作周期较长和耗时费力等缺点。因此,采用多种固定材料和方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建立简单、有效和高通量的
腹部穿刺和腹水细胞学分析作为马属动物急腹症的诊断手段和参考指标,国外早有报道,国内报道较少。两年来我们对100例马骡(马86、骡14)危重便秘,经临床观察、直肠检查确定便秘部位和性质,对继发肠扭转、肠变位的及时采取开腹探查确定便秘部位或扭转的肠段,并进行了腹腔液和血液的化验检查。腹腔液检查颜色、混浊度、比重、李凡他反应、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时作了血球压积、CO2结合力、范
期刊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给国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柴油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柴油车成为我国NOx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面对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以尿素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剂还原(NH3-SCR)脱硝技术是柴油车尾气NOx脱除技术中最为高效、成熟的技术。催化剂是NH3-SCR技术的关键核心,它的性能是决定柴油车尾气脱硝
锂金属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度与最低的还原电位,是未来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将锂金属负极与高压LiCoO2(LCO)等正极材料匹配,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锂枝晶的产生与低库伦效率等问题,导致电池寿命降低且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使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目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为离子电导率低、离子迁移数小及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还不能商业化。与此同时,高电压下LCO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温燃烧由于具有能有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独特优势,而被视为燃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燃料低温氧化过程的高度复杂性,致使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阻碍了低温燃烧技术的发展。受低温反应动力学控制的燃料自燃及冷焰特性直接关系到低温燃烧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因此成为燃烧低温动力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目前碳氢燃料冷焰燃烧
高浓度氮磷废水营养盐去除存在着有机碳源不足的瓶颈,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因其能在无碳源自养条件下实现高效脱氮而被视为处理此类废水的理想技术路径。然而,由于该工艺脱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约占去除总氮(TN)11%的硝酸盐副产物,因而造成了anammox脱氮技术固有的效能上限。此外,传统anammox工艺不具备除磷功能,增加了高氮磷废水营养盐去除的复杂性。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基于胞内多聚物转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我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复杂的理论计算能力使人们对涉及三个或四个原子的许多典型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有了透彻的了解,例如H/F/Cl/O/N/C+H2和H/F/O/Cl+H2O反应。最近的研究转移到更复杂的H/F/Cl/O/OH+CH4反应。这些研究促进了我们对化学反应根本性质和动力学的认识,并为许多重要的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宝贵
海面红外目标检测是海防预警与精准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国防建设和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岛礁、海风及光照等因素影响,复杂的海面背景杂波呈现出强烈的随机起伏性和非平稳性,严重干扰目标探测能力。此外,不同成像距离下目标的红外信号特性存在差异,导致目标表征困难、漏检率高,造成目标检测性能恶变。因此,如何在复杂海面背景下高效、稳定地检测红外目标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为提升复杂海面背景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