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C1在预测食管鳞癌铂类药物放化疗反应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的同期放化疗已成为食管癌标准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食管癌患者对放化疗反应存在明显异质性,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有很大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只有对放化疗有反应的患者才能获益。因此,寻找可能的分子标志物预测食管癌放化疗反应,可为指导食管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ERCC1作为人体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限速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中ERCC1的表达与铂类药物耐药有关。ERCC1有可能成为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指标。   目的:⑴探讨ERCC1表达与食管鳞癌原发灶放化疗反应的相关性;⑵探讨ERCC1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1.1-2009.1连续收治的同期放化疗的食管鳞癌病例共9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收集所有病例治疗前的原发灶病理蜡块。作常规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ERCC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分化程度等病理学特征,检测胞核内ERCC1表达水平。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ERCC1表达与食管鳞癌放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ERCC1高表达47例,占48.0%,低表达51例,占52.096。ERCC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部位、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例特征无关。全组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病例69例,术前同期放化疗29例。中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56.1%。单因素分析表明ERCC1表达与放化疗反应无关,p=0.575。根治性放化疗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RCC1表达与预后无关,p=0.141;术前放化疗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RCC1表达与预后无关,p=0.431。   结论:①ERCC1表达情况可能与食管鳞癌放化疗反应无关。②ERCC1表达水平可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影响,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两条邻边相乘的积.可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如何处理学生的“想当然”是关键.对此,从学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简称Ct,是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反复、慢性感染可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甚者闭塞,盆腔炎性疾病(PID)、异位妊娠(EP)和输卵管不育
为实现闭环系统在线辨识,提出递推正交分解闭环子空间辨识方法 (RORT).首先,根据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和数据间投影关系,构建确定-随机模型,并利用GIVENS变换实现投影向量的
段菲讲述:    没想到进入初三的第一次考试会考得如此难看,最得意的语文不尽人意,其他的更是全军覆没了。  周末,躲在被窝里郁闷了一大早上,本以为会有人给我一点点安慰,可是就连最亲爱的爸妈,一个欢欣鼓舞去和朋友打牌,一个悠然自得出门钓鱼,他们是粗心还是疏忽,就没觉察出女儿这一次的懒觉有些不对劲吗?  连他们都指望不上,我还能指望谁?看了看墙上笑得阳关灿烂的王力宏,我一边跳下床一边埋怨:宏帅呀宏帅,
目的:根据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的宫腔深度选择不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周期,观察其联合左炔诺孕酮
第一部分、小鼠内耳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目的:建立小鼠内耳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   方法:取刚出生的小鼠耳蜗基底膜,体外于无Ca、Mg的D-Hanks溶液中进行分离,单
★热线对接★rn对接之一rn新竹(华蓥市明月中学):rn我是一个雨季男孩,最近总是很烦恼,好像永远无法摆脱一样.我喜欢把自己和同学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梳理出来,然后用自己的办法
鲁宾逊是这次海难唯一的幸存者,他拖着疲倦的身躯,坐在这片曾挽救了他生命的海滩上.傍晚的微风,没有带给他一丝清凉,大海,在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活力.海平线上的夕阳,染红了大
近日,郑州郭女士在网上吐槽,称收到学校组织捐款信息,为了争取更高的捐款价码,其8岁的儿子和她纠缠了一晚上,将价码从3元涨到20元,可离儿子50元的心理价位还是相差甚远。郭女士的吐槽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2015年10月13日《郑州商报》)  此事经媒体报道之后,校方的回答是“自愿捐款”,但是家长们收到孩子班主任发来的捐款提示短信之后,谁敢不“自愿”?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毕竟孩子还要在学校上学。”
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性的特点。尽管采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