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锌配施对冬小麦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量营养元素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钼、锌是人们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钼、缺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小麦、玉米和水稻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钼和锌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然而中国乃至世界部分小麦产区存在缺钼、缺锌的现象。土壤缺钼或缺锌均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会造成小麦籽粒中钼和锌含量偏低。因此,钼锌配施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于小麦钼营养或锌营养的研究,然而钼锌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籽粒品质、生理代谢、元素吸收和分配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钼锌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根系生长、籽粒品质、生理代谢、营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钼锌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单独施钼和钼锌配施显著增加了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单独施钼、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籽粒产量,以钼锌配施的效果最优。在促进冬小麦增产方面,钼的主效应为13.72%,锌的主效应为8.74%。大田试验叶面单独施钼、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均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以钼锌配施的增产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单独施钼、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冬小麦的穗数,钼锌配施增加了冬小麦籽粒的千粒重。
  2)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冬小麦根冠比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施锌量的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冬小麦根系总根长随着施钼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冬小麦根系总表面积和平均直径随施钼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冬小麦根系总体积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单独施钼、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对冬小麦籽粒淀粉、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盆栽土施钼锌和大田叶面配施钼锌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支链淀粉含量。叶面喷施钼锌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籽粒中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盆栽条件下,土壤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使冬小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8.73%、28.15%,使酪氨酸含量分别增加32.02%、34.50%,钼锌配施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籽粒中丝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钼锌配施显著降低了非必需氨基酸比例、提高了必需氨基酸比例。冬小麦籽粒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与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4)研究了钼锌配施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可溶性糖、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单独施钼和钼锌配施提高了拔节期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冬小麦叶片SPAD值随施钼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钼锌配施显著提高了分蘖期和拔节期冬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拔节期,单独施钼、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处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钼锌配施处理冬小麦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施钼和对照处理;灌浆期,单独施钼和钼锌配施处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单独施钼和钼锌配施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和灌浆期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钼锌配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气孔限制值、降低了冬小麦叶片胞间CO2浓度,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冬小麦蒸腾速率。单独施锌和钼锌配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叶片POD、SOD和CAT活性。
  5)研究了钼锌配施对冬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活性、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单独施钼显著提高了分蘖期冬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单独施钼和钼锌配施能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冬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施钼和施锌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氮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植株氮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
  6)采用盆栽试验、大田试验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钼锌配施对冬小麦钼含量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钼锌配施和单独施钼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钼含量和累积量;大田条件下,叶面喷施钼锌和单独施钼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叶片、穗、颖壳钼含量,对籽粒中钼含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施钼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钼含量和累积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钼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冬小麦根中钼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7)采用盆栽试验、大田试验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钼锌配施对冬小麦锌含量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钼锌配施和单独施锌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锌含量和累积量;大田条件下,叶面喷施钼锌和单独施锌能显著提高拔节期、抽穗期冬小麦叶片中锌含量,对提高冬小麦籽粒中锌含量有显著作用;营养液培养条件,施钼和施锌对冬小麦地上部锌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根中锌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和根中锌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钼量的增加,冬小麦锌累积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冬小麦根中锌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冬小麦地上部锌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呈减小趋势。
  8)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钼锌配施条件下冬小麦对其它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磷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锌对冬小麦地上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植株磷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植株钾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锌对冬小麦根中镁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植株镁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钙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和施锌对冬小麦植株钙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锰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植株锰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地上部、根中铜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施钼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植株铜的总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钼对冬小麦地上部铁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根中铁含量有显著影响,施钼、施锌和钼锌交互对冬小麦植株铁的总累积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Zucc.)蔓生缠绕生长的茎形态变为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直立向上生长形态是大豆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直立的形态不仅提高了种植密度和群体产量,也极大地方便田间管理和采收。然而大豆蔓生缠绕生长变为直立向上生长分子机制迄今为止还不是很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从栽培品种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了大豆茎缠绕突变体sc3755,通过遗传定
学位
在高等植物中,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供给能量。当叶片中的叶绿体发育受阻、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叶片会出现异常叶色的突变表型,进而影响产量。在水稻中,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为叶绿体合成和降解,以及叶绿体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宝贵材料,同时也为杂交制种、观赏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了更多种质资源。本研究中,我们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YJ7)获得了两个水稻叶
学位
玉米叶面积是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叶宽是叶面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正向遗传学对玉米核心自交系中控制叶宽相关基因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克隆,对核心自交系的改良和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棒三叶叶型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以掖478为轮回亲本和齐319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此外,油菜也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5%,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但是,作为食用油消费大国,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严重不足,因此提高油菜产量和产油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油菜全长cDNA过表达基因捕获(Full-length cDNA over-exp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因其高产和强抗病性而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生育期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标志,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生育期适当的油菜早熟品种,使油菜生长后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探索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早熟新品种
水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1/2。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目前,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因此,研究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能够为我国植被覆盖和农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作物抗旱性改善,旱地农作物品质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深入探究作物响应干旱胁迫
学位
蜡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直接接触的一道屏障,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的有无既可以作为一种形态学标记应用于育种,也可以作为作物抗性育种的选育目标。但蜡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为油菜蜡质组分的遗传改良及以此为基础的抗逆育种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对两个甘蓝型油菜光叶突变体Nillaglossy2(ngl2)和zs11-e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gl2光叶表型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而zs11-e光叶表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植物油供给60%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提高甘蓝型油菜单产和总产对于食用植物安全供给意义重大。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发育对植物产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植物杂色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缺陷,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解析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也将为作物高产的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杂色突变体ZY-4和ZY-8为研究对象,对两个
基因组印记(也称印迹)是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即处于同一基因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间表现出偏好性表达的现象,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取决于亲本来源。目前在植物中鉴定到数百个印记基因,但无论是在物种内或物种间它们的保守性都很低。栽培稻(Oryza sativaL.)分为籼(indica)、粳(japonica)两个亚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碍了遗传物质的充分交流,印记基因在亚种间是否保守依然不清楚。本研究对
学位
叶绿体基因由核编码的RNA聚合酶和质体编码的RNA聚合酶(PEP)协同转录,由此产生的初级转录本通常在特定的位点发生C转换到U的RNA编辑。但是,许多RNA编辑事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仍然未知。核基因编码的DYW亚组PPR蛋白是主要的RNA编辑因子。在本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分别对水稻中30个定位于叶绿体的DYW亚组的PPR蛋白进行了敲除,统计并系统分析了其中28个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