铕掺杂的钒酸镧纳米晶的液相合成、光学性能及其应用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掺杂的钒酸镧纳米发光材料广受研究者的青睐。其中,铕掺杂的钒酸镧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明亮的红光,而且即使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催化剂、偏光器、激光器基质材料、荧光材料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发展铕掺杂的钒酸镧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方法,研究反应参数对纳米晶体形貌和尺寸的影响,探索其生长机理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主要采用简单的液相路线,合成了结晶性良好的铕掺杂的钒酸镧(LaVO4:Eu3+)纳米晶体,讨论了pH值、反应温度等对产物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得产物的光学性能,探索了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上的应用前景。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采用混合溶剂法,以体积比为1/2的水和乙二醇混合溶液为溶剂,La(NO3)3和NH4VO3为反应物,Eu(NO3)3为掺杂剂,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尿素(CO(NH2)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于160℃下反应8h,成功制备了花状t-LaVO4:Eu3+纳米结构。实验表明,一些因素如Na2EDTA和CO(NH2)2的量、反应温度和水/乙二醇的体积比对终产物的形貌有显著的影响。在335 nm紫外光照射下,花状LaVO4:Eu3+纳米结构发出强烈的红光,但能被Cu2+和Fe3+离子选择性地猝灭。另外,金属离子浓度与荧光强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在定量检测金属离子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2.在EDTA存在下,以La(NO3)3和NaVO3为反应物,Eu(NO3)3为掺杂剂,通过调节体系pH值,在180?C下水热反应12h成功合成了不同形貌的LaVO4:Eu3+纳米晶体。实验显示,不同形貌的产物具有不同的荧光性能。在pH值为11.0下得到的LaVO4:Eu3+纳米棒具有最强的发光性能,在水中也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上述强烈的红光能被Fe3+离子猝灭,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利用此性质可制作选择性地检测水溶液中铁离子的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有潜在前景。  3.采用油浴加热路线,以La(NO3)3和Na3VO4·12H2O为反应物,Eu(NO3)3为掺杂剂,在EDTA存在下150?C下回流反应3h,成功合成了纯相的t-LaVO4:Eu3+纳米晶。调查发现,体系中所用氨水的量和回流的温度等实验参数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实验表明,不同的阴离子对所得产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的影响:PO43-,CO32-和F-等离子能使产物的荧光增强,SO42-,Br-,Cl-和NO3-等离子对其荧光没有影响,而I-,S2-,Cr2O72-和CrO42-等离子则会使其发生荧光猝灭。利用此性质,可以对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进行初步的判断。
其他文献
在世界绘画艺苑中,中国画长期以来一直不同于西洋绘画,主要是缘于有中国本土的笔墨特色和人文底蕴,它注重作品物象、物理、物情的表现和神韵意境的营造。中国画的新品种焦墨
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兴互联网工具的东风,来加强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来更好的为教学,学工以及招生就业等服务。本文以武汉传
随着含氟织物整理剂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不再仅满足于单纯的拒水拒油剂,开始寻求多种性能合一的产品,织物整理剂走向多功能化、复合化已成为未来纺织品整理剂发展的主要趋势
刘韶新同学:按道理,一个刚从幼儿园到小学读书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环境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而带来一些不适应,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和做小动作的毛病.但随着年龄的增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一对多的传播,信息投放率高,用户定位精准、不干扰用户、数据统计功能量化用户人数、消息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为后台管理者运营提供具体可观的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快速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现今的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的被使用,从而使现今的机械制造
有机传输材料由于其低成本,易加工成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管,以及光伏电池等领域。有机传输材料可以分为有机小分子材料,聚合物材料,以及有机金属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能源载体,其制备研究持续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通过“裂解水”反应获得氢气的途径是公认的绿色环保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最具前景的制氢
五大中国棋手不敌AlphaGo最近有个特别火的“狗”——阿尔法狗(AlphaGo),它不仅赢了世界棋手还引起了“国民老公”王思聪隔空喊话柯洁。柯洁说,“这是我与人工智能的最后三盘
“受众同质化”是当前全球化传播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用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追溯受众同质化现象的缘起,立足于全球传播中的技术和媒介发展状况重新审视受众同质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