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英译本的原语语域再现研究

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成书于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该书将神鬼故事与当时的社会风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小说涵盖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吸引了国内外译者进行外译传播,译成20多种外语,在海外享有盛誉。在众多的外语译本中,英译本的数量最多。国内外此前对《聊斋志异》英译本的社会研究,多从宏观角度探究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受意识形态的操纵,着眼于社会文化对译者的影响。然而少有研究者关注《聊斋志异》英译的文本语域问题,而将文本作为研究的核心而进行的社会语境下的《聊斋志异》译本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论文首先对《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回顾国内外对该作品译本的研究情况,并通过梳理语域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该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从而论证语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基于语域理论,论文选取《聊斋志异》的两个英译本分别为——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以及梅丹理与梅维恒译本,通过研究两个英译本对原文语域的再现程度与再现效果,以细读、比较、描述进而分析文本的方法,对原文与两个英译本作宏观描述与微观比较,以研究译者在其英译过程中的语境处理方式,探析译者如何在语场、语旨、语式三个语域变量中实现译文对原文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方面的再现。宏观层面上,根据三个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体现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论文对语域变量所体现的社会语境予以分析;微观层面上,则是将三个变量的分析细化到原文与译文的字、词、句以及语篇层面的具体对比中。立足于此对比框架,对两个英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对比探讨。研究发现,两个英译本都在一定程度再现了原语语域,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出辉煌而具有内涵的中国文学作品形象:两位译者都采用了异化的方法来保留人物(参与者)、动作(过程)和场景(环境)的意象,并试图在译本中体现作品背后的作者蒲松龄的社会文化渊源,并从原文的对话、典故、诗句等语言形式出发,寻求聊斋故事的原文叙事与描写模式的重现方式,从而保留其概念、人际与语篇层面上的意义。但经仔细比对,两个译本对于原文语域的翻译处理上又因为不同的出发点而存在保留程度的差异性: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因此,在策略选择中更多地体现对翻译效果及其接受程度的考虑,对于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的意象、人物关系、语言形式,大多被保存下来,对于与文化无关的详细描写则解释得较为简洁;而梅丹理与梅维恒译本意在西方读者眼前展现聊斋故事的陌生性和神秘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的原文意象、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语言形式,以传达作品的异国情调。最后,在分析基础上,也对原文语域变量在译文中的再现现象作进一步思考,探讨了语域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期从语言学的角度思索翻译研究的分析维度,并探索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而幼儿时期作为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需要持续关注。早在2018年全国幼儿体育教学研讨会指出以幼儿体育教育为切入点,将体育运动逐步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体育游戏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他们快乐学习的重要途径。故本文旨在研究体育游戏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研究,希望对幼儿的各项身
随着社会治理脚步的加快,社会组织日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各地社会组织起步晚且没有发展经验,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尤以社会组织活力不足令人关注。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治理目标,如何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江北新区Y街道社会组织发展蓬勃,特别是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最为迅速,支持型社会组织承担着Y街道社会
信息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目标是从非结构化的文本中抽取出结构化的知识。信息抽取共包括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和事件抽取三个任务,本文重点关注实体事件抽取任务。其中事件抽取包括触发词识别与论元角色分类。目前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其中一个任务,少数研究两者皆有。论元通常是句子中的实体,多数研究在进行事件抽取时通常是以给定实体为前提。本文从实际场景出发,先对句子中的实体进行识别,再依据实体识别的
2014年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引起世界瞩目。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分离运动代表的苏格兰独立运动,以往对其成因的解释大多集中于联盟脆弱、经济实力衰弱、民族认同减弱等观点。本文立足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苏格兰民族党,试图解释苏格兰民族党与独立运动的关系,该党缘何推动苏格兰独立的问题。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文本分析,借助Viva Ona Bartkus的分离产生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分离运动过程中“成本
宁边古城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既是人们过去生活生产的历史记忆,又为昌吉市的屯田开垦、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但随着城市发展“翻新”的不断拆修,导致宁边古城遗址原有空间格局受到重创,面临文化特色氛围缺失、历史文化底蕴日渐消散、环境功能无法满足市民、游客的使用需求等问题。因此,如何挖掘历史文化特色体验和提升当代城市人文环境,如何激活古城环境氛围的内在活力,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奥运会不仅可以给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提供一个极佳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东道主展示综合国力、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进行的所有环节中,奥运会闭幕式“八分钟”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意的展示舞台。但在目前现有的冬奥会闭幕式“八分钟”研究成果往往只是针对某届或某几届冬奥会的某一大方面的文化创意进行分析,出现了断代和研究对象大而不精的现象。而且,现有的研究成果缺
为争夺权力而搞派别,耍阴谋抑或公然开战的政治在人类历史中存在已久。与上述无明确组织的状态不同,有政党组织、行动有序、具有激进与革命观念的政治是何时,如何出现的则成为理解古今之变的切入点之一,也是本文考察的核心问题。追踪现代国家形成之前16世纪的政治思想,以马基雅维利、路德、博丹为代表的政治理论家对国王在国家中应扮演的角色所持意见各有不同,他们把国王想像成冒险家,基督教执法官抑或是世袭官僚。但在对民
学位
北宋时期,由于宋朝与周边地区交流日益密切,使臣活动频繁,出使诗创作也颇为丰富。北宋出使诗既有北宋文化的烙印,又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因而北宋出使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出使诗蕴含这个时代的学术精神、文学理论、价值追求等内在层次的精神特质,呈现了立体的北宋诗歌风貌。本论文以北宋出使诗为研究对象,以使金诗、使辽诗为研究主体,试图从文化、思想、地域等多方面考察北宋出使诗,通过对北宋出使诗生成背景、思
目的: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常见症状,研究发现白天过度嗜睡是男性OSAHS发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关于女性OSAHS的研究较少。本文拟探讨女性OSAHS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