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东北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为明显。本文以水稻为例,在分析了过去50年我国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东北地区典型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0年的水稻发育期观测资料,评价了东北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ERES-Rice)耦合低温冷害评估模型,重建了过去50年东北地区各站点水稻产量序列,进一步分析了东北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格局及其成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东北地区近50年具有显著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为0.365℃/10a(P<0.001),明显高于近50年(1960-2006)全国平均气温的升高趋势0.263℃/10a。近50年东北地区平均气温经历了一次明显突变,突变时间发生在1987-1988年之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最高气温线性趋势为0.24℃/10a(P<0.001),最低气温线性趋势为0.52℃/10a(P<0.001),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具有非对称性增温特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达-0.12 h/10a(P<0.001),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近50年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但总体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74mm/10a(P=0.569)。  (2)近50年来,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起始日期每10年提前1.0天(P<0.05),结束日期每10年推迟1.2天(P<0.01),稳定通过日数每10年增加2.2天(P<0.01),50年来稳定通过10℃日数累计增加了11.0天。近50年来,东北地区≥10℃积温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64℃·d,当前积温相对于60年代初期平均增加了300℃·d。  (3)东北地区典型站点近30年来水稻播种日期和移栽日期明显提前,开花日期和成熟日期推迟,生育期长度有所延长,同时生育期内有效积温显著增加。东北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明显,其中既有农户有意识地调整播种日期和更换较晚熟品种,同时也有水稻对气候变化的自适应过程。在过去30年的气候变化幅度内,东北地区南北站点之间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整体适应能力并无显著差异,与整体适应能力一致的是营养生长期,而生殖生殖期适应能力南部站点低于北部站点适应能力。东北地区现存水稻品种可以满足4-9月平均气温15℃~21℃范围的水稻种植,在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形下,北部稻区可以选用当前南部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应对气候变暖,较南部的稻区则需要进一步培育有效积温需求更多的水稻新品种以减小气候变暖缩短水稻生育期的不利影响。  (4)在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大部分地区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并不脆弱。以基准时段低产风险20%为临界阈值,除辽宁省西北部、南部的五个站点呈略微脆弱外,东北的大部分地区(91.7%站点)均不脆弱,以30%和40%临界阈值计算的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脆弱的站点数略有增加,但整体格局基本一致。  (5)改变播期和更换品种熟型对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更换较晚熟品种增加了低温冷害风险,适当地提前播期有助于减小低温冷害风险,但依然高于不更换品种熟型时的冷害风险。  (6)更换较晚熟品种对各省平均产量均有提高,其中辽宁省平均产量增加最为显著;播期提前是采用较晚熟品种提高平均产量的前提,更换较晚熟品种而保持播期不变平均产量下降,且年际变异增大。
其他文献
对流层顶是一个深厚的对流阻滞层,它阻碍着气溶胶和水汽的垂直交换,阻碍着积雨云顶的垂直发展,决定着云的上限、降水以及与云有关的天气现象的位置,该处大气温、压、湿结构以及环
王实味冤案发生于1942年的延安中央研究院.李维汉当时是该院的实际负责人,领导了该院整风运动主要阶段的工作.1942年9月当李维汉离开中央研究院之后,由于康生插手,1942年底下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交汇处,下垫面状况、周边自然环境极其复杂,既有西部的戈壁、沙漠的典型干旱区、黄土高原和草原的半干旱区又有东部的海洋和季风湿润区,还有
陆表水循环是联系气候系统五大圈层的重要纽带,对全球水分、能量收支以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调节作用,也是GEWEX“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全球气候变化
本文利用1951-2007年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研究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洪涝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并通过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云贵高原以北,秦岭高地以南,地形复杂多样,暴雨频发,常诱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相关暴雨过程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意义重大。本论文针对复杂地形背景
卷云是大气辐射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对全球大气有加热和冷却的双重效应,其对地气系统能量的净辐射强迫取决于卷云的反照率效应和温室效应的共同作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北极是北
低频环流在热带外大气环流变率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控制着热带外大气环流的缓变部分。因此,对热带外低频环流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理论价值,并
波兰地处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民族三大板块的边缘,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缘关系,它在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在欧洲与亚洲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