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宫影响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不同宫颈癌患者术后个体化最佳尿管拔除时间。方法:收集本院74例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信息,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测试组(14例),采集多个可能影响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因素,对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明确相关因素与术后尿管留置时长存在多重共线性,确定其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及影响强度。结果:本研究对术后患者的多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可确定以下因素对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包括患者生产次数(≥28w,包括自然分娩及引产)、手术麻醉时长(h)、手术方式、电生理促排尿治疗次数、术后焦虑程度、是否患糖尿病,计算出不同因素对尿管留置时长的线性影响强度(P>0.05),从而可以预测术后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与患者的生产次数(≥28w,包括自然分娩及引产)、手术麻醉时长(h)、手术方式、经皮低频电生理促排尿治疗次数、焦虑程度、有无糖尿病相关,本研究的回归方程为:尿管留置时长d=-4.112+糖尿病(有为1,无为0)*7.295+产次*1.209+麻醉时长(h)*2.262+焦虑等级*1.977+手术级别*3.671-促排尿治疗次数*0.547。该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影响膀胱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并评估和预测患者术后尿管的留置时长,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其他因素: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P>0.0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术前麻醉健康宣教对老年患者苏醒期质量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例行VATS下肺楔形切或肺叶切除或肺癌根治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65~75岁之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教科书麻醉前访视(1.获取相关病史包括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过敏史,手术麻醉史,和药物应用史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患者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
学位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肝癌手术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的影响,为肝癌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合适的麻醉方案。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6例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择期全麻肝癌切除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
学位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PTC)的临床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诊断准确性,为今后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6月-20
学位
目的:分析并探讨气腔播散(STA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作为手术预后指标的潜在影响及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2月。并依据提前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对比存在STAS与否的NSCLC患者在接受规范性手术治疗后的5年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使用危险比(
学位
目的:探讨术前MRI成像瘤周水肿的影像学征象是否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资料和方法:我们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本机构18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HCC患者,包括临床、实验检查、病理及影像等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根据HCC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82例)与无复发组(107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判断术前
学位
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快速升高[1-2],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女性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重新修正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系统,在新修订的分期中增加了IIIC期,将盆腔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ⅢC1期,当合并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定义为IIIC2期,其中影像学诊
学位
<正>2014年,我国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在实际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1)全面发展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薄弱。(2)我国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在量上比较匮乏,在质上尚有不足。(3)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践人员对发展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滞后。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以真实情境、基础
期刊
建立统一的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奠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法理基础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成效显著而又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更新环境法价值理论,为调整“经济—社会—环境”巨大复杂系统、实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新目标提供系统整体协同的价值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要求确立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价值评价标准,构建由可持续发展目的性价值和生态安全、
期刊
水稻生产过程中遭遇低温冷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生理性伤害和相关病害发生,特别是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冷害,抗逆性差的品种会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穗期病害加重、收获落粒损失增大等叠加减产现象,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减少水稻产量损失,必须提高抗灾意识,防范风险。笔者根据水稻栽培基本理论和多年的生产实际经验,提出应对思路和具体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期刊
适度法典化追求的灵活性与环境法典的稳定性存在张力,影响了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鉴于此,有必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角度,厘清适度法典化。我国环境法治主要存在环境法律规范、环境法司法解释和环保党政规范性文件三种规范类型。通过对三者进入法典的识别,环境法典适度法典化可以划定立法的限度。在假定条件上,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要分情形明确,禁止性规范则应绝对明确;环境法典规范的行为准则要预留一定弹性和应急调整的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