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Ⅰ型干扰素的克隆、表达和抗病毒活性测定及免疫应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蝙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是人畜新发传染病的病原。然而自然携带或人工感染病毒的蝙蝠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其中机制未知。近期对两种蝙蝠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蝙蝠可能具有一些独特的先天性免疫机制。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用定量PCR技术分析病毒感染后蝙蝠干扰素及其诱导基因的应答水平;表达鼠耳蝠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蛋白,测试蝙蝠干扰素在不同来源的细胞中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试图初步了解病毒诱导的蝙蝠先天性免疫应答机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克隆和表达了鼠耳蝠Ⅰ型干扰素IFNβ,并对其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研究。序列分析表明IFNβ与莹鼠耳蝠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与其他五种大蝙蝠、小蝙蝠、人和鼠的IFNβ相比,干扰素受体结合区域相对保守。鼠耳蝠IFNβ原核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为21kDa,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鼠耳蝠IFNβ具有跨种保护作用,在鼠耳蝠肾细胞和菊头蝠肾细胞上均对腺病毒和水疱性口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效果。⑵检测了仙台病毒、蝙蝠腺病毒、人腺病毒、新甲流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等感染鼠耳蝠肾细胞后IFNβ的应答,结果表明只有仙台病毒和蝙蝠腺病毒能够诱导产生IFNβ。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两种腺病毒感染后Ⅰ型和Ⅲ型干扰素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mRNA水平,Ⅰ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以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54、ISG56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但人腺病毒感染后IFNβ并没有检测到,这表明蝙蝠感染不同种腺病毒干扰素应答反应有所差异。⑶扩增了大卫鼠耳蝠Mx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鼠耳蝠Mx1片段大小为1.97kb。与其他物种间序列一致性在76%-98%之间。该基因具有典型的发动家族特征序列、GTP结合区以及GTP酶效应区,表明该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活性。
其他文献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中地
超宽带(UWB)通讯技术与其他通讯技术相比,具有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适合于密集多径空间的无线高速接入,在军事、家庭无线网络、无线视频分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
谷胱甘肽是一种包含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谷胱甘肽以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存在,二者的含量及比
本论文主要针对“富贵竹”此类花木设计了一种基于手机蓝牙控制的智能养花系统.主要实现了远程养花,极大的提高了养花效率和花木成活率,并且减少了人力成本,增强人们的养花乐
基于对普通植物光照湿度培育装置,研制出了智能遮光浇灌系统.此款智能遮光浇灌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对植物的高精度光照湿度双线程的自动培育,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培育植物提
省级地方电厂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监控和发布省内热电厂的以热定电、热电联产情况的信息平台。该系统的数据来源来自于在电厂安装的热电终端,而热电终端的采集数据来自于电厂的DCS/SIS/MIS的数据通信或基于电厂生产过程的直接信号采集,而热电厂的基础测量、基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设备技术水平不一,因此系统所采集的数据或目前系统存储的历史数据中或多或少都会包含着部分粗大误差和不量数据。这些精度不确定的数据可能存
随着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技术的进步,Windows系统出现了一种新型恶意软件形式——内核态Rootkit。短短几年,从简单替换文件的第一代Rookit发展到当今可修改内核的第三代,更出现
植物表型或生物量分配模式对环境的可塑性响应有表观可塑性和真实可塑性之分。表观可塑性是由于个体的表型在不同的环境中的生长速率不同而造成的不真实可塑性,以个体发育漂变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境内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分异明显。新生代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众多山间盆地,沉积有较厚的新生代地层,研究保存于其中的植物化石,一方面可以为研究我国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