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进一步加强围生期保健,促进医疗卫生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定性调查:通过对妇产科医生、围生期妇女及家属共12人进行深入访谈,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为定量分析提供线索。2、定量调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F-36[1]制定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48名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进行定量调查,以了解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用EPIdata输入数据,用SAS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定性研究结果:城市围生期妇女的客观生活条件好于农村妇女,城乡差别较大。孕前保健、产前保健受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多数人选择医院分娩,部分收入低的人群在家分娩。分娩方式的选择受围生期妇女、家属及医生的影响。产后的保健中,传统的“坐月子”还在一些地方存在。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受到经济、文化、医疗、社会的认同多种因素的影响2、定量研究结果:城市围生期妇女的客观生活条件好于农村妇女。居住在农村、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孕晚期及产后、经济收入低、对医疗费用不能承担、没做产前检查、与配偶的关系差、家人关心少的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相应组。医疗付费方式和妊娠期添加营养物质是影响生命质量的正性作用。距离医院远、妊娠反应严重、有妊娠合并症、年龄大和对医疗费用不满意是影响生命质量的负性作用。结论在围生期这一特殊的生理时期中,妇女生命质量情况受到年龄、文化、妊娠的特殊生理时期、客观生活条件、围生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医疗卫生条件、社会支持等的影响。农村妇女围生期生命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加快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