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A1蛋白核定位信号确定及其调控ABCB1基因活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的新发病例位居女性肿瘤发病率之首。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恶性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高转移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由于癌细胞靶点不明或机体缺少特异性受体而难以得到有效治疗,甚至出现药物耐受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亟需进一步解析癌细胞转移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以提升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 associated Protein1,SIPA1),是小G蛋白家族成员之一,能促进细胞内Rap1GTP水解,发挥Rap GAP活性。前期研究发现SIPA1蛋白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的核质分布,且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的增殖、转移相关。高转移性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SIPA1蛋白高表达并且呈现细胞核分布,乳腺癌细胞中SIPA1蛋白的核定位与乳腺癌的高转移性存在相关性,那么SIPA1这一130 k Da的蛋白是如何进入细胞核的?本论文首先将SIPA1蛋白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报道的经典核定位信号序列进行比对,未发现SIPA1存在已知核定位信号。那么SIPA1蛋白中是否存在新的核定位信号?本论文构建了多个SIPA1蛋白缺失突变体并采用核质分离、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技术检测其突变体核质定位,发现SIPA1蛋白N端核定位区域NLR(Nuclear Localization Region)(140-179aa)结构序列是决定SIPA1蛋白在细胞中核质分布的关键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此肽段能够引导已知定位于细胞质的GFP-GFP(2×GFP)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对NLR肽段进行精细结构分析,此肽段三级结构是首尾两个β折叠,中间由无规则卷曲相连的。此SIPA1-NLR(140-179aa)特殊空间结构可能介导SIPA1蛋白核定位。细胞内的核转运蛋白识别货物蛋白上的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后,转运货物蛋白进入细胞核。为了探究细胞内识别SIPA1-NLR的核转运蛋白,本论文分析了前期免疫共沉淀、质谱实验结果,发现在MDA-MB-231细胞中SIPA1蛋白可能与核转运蛋白Importin7、Importinβ1结合。为了进一步确定与SIPA1结合的核转运蛋白,本论文构建了SIPA1-NLR原核表达质粒,采用原核表达外源蛋白及纯化体系获得带有GST标签的NLR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到SIPA1-NLR与核转运蛋白Importin7结合。此结果表明SIPA1-NLR可能是通过与核转运蛋白Importin 7结合,实现SIPA1蛋白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运。为了明确细胞中核、质定位的SIPA1蛋白所发挥的功能,本论文中构建了稳定过表达SIPA1全长或SIPA1-ΔNLR蛋白的乳腺癌MCF7细胞系MCF7/SIPA1和MCF7/SIPA1-ΔNLR。研究发现过表达SIPA1全长的MCF7/SIPA1细胞的迁移能力较MCF7细胞显著提高;而过表达缺失NLR肽段的SIPA1蛋白的MCF7/SIPA1-ΔNLR细胞的迁移能力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相比无显著性变化。此结果表明SIPA1-NLR结构域能够改变SIPA1蛋白促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前期研究发现过表达SIPA1蛋白能够导致原本对化疗药物表阿霉素敏感的MCF7细胞变得不敏感。本论文中使用表阿霉素处理多种乳腺癌细胞,发现乳腺癌细胞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核质分布与该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直接相关。SIPA1高表达且核定位的BT549细胞对表阿霉素表现为不敏感;SIPA1低表达的MCF7细胞对表阿霉素处理表现为敏感。本论文中使用表阿霉素分别处理MCF7/SIPA1和MCF7/SIPA1-ΔNLR细胞后,MCF7/SIPA1-ΔNLR细胞与MCF7/SIPA1细胞相比对表阿霉素变得敏感。核定位的SIPA1蛋白是如何改变乳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高表达SIPA1的MDA-MB-231细胞经表阿霉素处理后,细胞中多种耐药基因如ABCB1、ABCG2的mRNA表达水平比SIPA1敲低的MDA-MB-231/sh-sipa1细胞中相应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本论文检测了MCF7/SIPA1和MCF7/SIPA1-ΔNLR细胞中上述耐药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样发现MCF7/SIPA1细胞中的多药耐药基因ABCB1的mRNA表达水平与MCF7/SIPA1-ΔNLR细胞中ABCB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显著升高;而MCF7/SIPA1-ΔNLR细胞中ABCB1的mRNA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中的ABCB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均较低。上述结果表明SIPA1蛋白的NLR结构域不仅能介导SIPA1蛋白核定位,而且SIPA1蛋白入核后能作用于ABCB1基因,上调ABCB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导致高表达SIPA1的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的化疗药物不敏感。综上所述,本论文发现SIPA1蛋白N端140-179aa结构域能引导SIPA1蛋白入核,并且确定了此结构域为一个不同于经典核定位信号的新核定位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SIPA1蛋白可能通过此结构域与核转运蛋白Importin7结合、入核后,调控乳腺癌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ABCB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为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可能的靶向位点。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而微小RNA(micro RNA,mi RNA)作为一类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参与了包括炎症调控在内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micro RNA-29b(mi R-29b)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目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为国内外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平台。随着智能化焊接时代的到来,如何让焊接更智能、更高效始终是智能化焊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控制系统、焊缝跟踪、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蛋鸡养殖行业的“减抗”、“无抗”等话题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蛋鸡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出发,为今后蛋鸡养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未来蛋鸡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
背景:肺癌是最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亚裔肺腺癌中占55%,且其中75%患者对EGFR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EGFR-TKIs)单药治疗有效。虽然EGFR-TKIs能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但耐药现象一直困扰着TKI的临床应用。新的治疗标志物或新耐药机理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NSCLC的异质性,产生克服耐药的新的治疗方
微穿孔板(Micro-perforated panel,MPP)是重要的声学基本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室内减噪、消声器设计等吸声领域。当前,微穿孔板的研究应用局限于空气介质中;本文将微穿孔板结构引入至水下吸声领域,尝试解决浸液微穿孔板(Infiltrated micro-perforated panel,IMPP)吸声结构水下吸声应用过程中的声学建模、吸声耗能机理、压电
研究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严重肝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在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常伴有肝外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肝衰竭患者体内常聚集各种毒性物质,包括结合或未结合胆红素、原卟啉、胆汁酸、糖苷衍生物、酚、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杂环有机化合物、血氨、肌酐、尿素氮和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可以为生态系统和人类保持、提供水资源。本研究根据水源涵养的物理含义,使用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蒸散代表植被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使用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坡度代表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水源涵养遥感监测综合指标模型,探索三峡库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指数(water conservation index, WCI
红外探测器是现代电子工业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军事国防、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日益提升,红外探测器正朝着小尺寸、高灵敏和高柔性方向发展。而传统红外探测器由于制备复杂、性能低、脆性大等问题难以实现微型化、柔性化和便携化。近年来,二维材料以超薄的结构、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和优异的柔韧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为新一代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带来
毫米波频段(30GHz-300GHz)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极大提升系统容量,因此,毫米波通信被认为是第五代移动通信及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混合预编码因为能够极大减少射频链路数目,有效减少毫米波通信系统的硬件开销和功率消耗,被认为是毫米波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混合预编码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反馈开销大、能量效率低、宽带传输速率受限、以及依赖难以获
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是食用植物油和工业用油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植物油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解析油脂合成与代谢的调控机理并提高油菜含油量对于培育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调控TAG合成的关键酶——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2和5(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2&5)为研究对象,揭示二者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合成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