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疆政权与国共对蒙政策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疆政权是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伪政权之一,由于这一伪政权是唯一建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由于其滥觞于近代内蒙古独立、自治运动,所以,与其他伪政权相比有许多特殊性。就其本质而言,蒙疆政权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分裂政策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当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错误也是促使这一伪政权出现的因素之一。同时,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蒙疆地区进行的团结蒙汉人民共同对日作战过程而基本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政策。所以,根据以上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本文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分裂政策、近代内蒙古少数分裂势力的活动、国民政府的对蒙工作、中共在蒙疆地区的团结抗战过程等4方面的内容纳入研究、分析的视野,以蒙疆政权为轴线进行研究,以使所得出的结论尽量全面、客观。  本文通过对蒙疆政权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日伪蒙疆政权与百灵庙自治运动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并不能说在百灵庙运动的一开始就有日本背景,百灵庙自治运动的发生是近代以来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产物,是内蒙古内部政治活动与全国政局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往的一些蒙疆政权研究中把百灵庙自治运动完全归结于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德王分裂势力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2)以德王为核心的内蒙古自治势力最终倒向日本,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其中既有德王等人政治目的恶性发展的结果,也有国民政府在处理内蒙古问题上失误的原因,当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分裂、侵略政策是主要因素。历史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外国势力进行侵略、渗透的最好利用的契机和借口就是中国内部的民族问题。  (3)蒙疆政权并不是德王等理想的“蒙古国”,而是一个在日本控制下,蒙古族地位较之中国其他民族稍稍优越的包括了汉、回、满等民族地区的傀儡政权。所以,德王等对此结局并不满意,按照德王的计划是想利用日本的势力向国民政府争得“高度自治”和“独立建国”,但其结果是,虽然摆脱了国民政府的“羁绊”,却落入日本帝国主义的牢笼。蒙疆联合自治委员会成立之日,即是德王“蒙古建国”理想破灭之时。此后,德王转而又与蒋介石国民政府秘密联络,得到了蒋介石“忍辱负重,以待将来”的指示。德王并不是一个死心塌地、一味追随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但他企图依靠外部势力实现“蒙古建国”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也是行不通的。  (4)支撑百灵庙自治运动和蒙疆政权产生的主要理论思想是德王的“大蒙古主义”,德王的这种“大蒙古主义”包括“蒙古民族优越论”、“蒙古各部团结论”和封建忠君思想等。这种思想是在近代内蒙古极端分裂主义、民主主义都受到打击、挫折后,在蒙古民族处于严重危机、面临重要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当时,内蒙古的各种主要政治势力(除中共方面)都聚集在这一思想下,形成了空前规模的“自治运动”  (5)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蒙疆政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备在对苏作战时确保左翼地区的优势,故将蒙疆地区列为“高度防共地区”,无论是与蒋介石国民政府谈判,还是与汪精卫南京伪政权谈判都坚持这一点。所以,在蒙疆地区日本的最高政策就是“防共”,由此使得蒙疆政权在内政、外交政策上与其他傀儡政权有显著不同。在经济方面,日本是把蒙疆地区作为资源基地,掠夺政策尤为明显。  (6)国民政府在对蒙古族政策上是采用了大汉族主义的“羁麋”“笼络”的政策,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虽然继承了孙中山的一些观点,但更主要的是延续了清代、北洋政府对待少数民族作法,对于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也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其消极的方面。从处理“百灵庙自治”到“伊盟事变”的发生都充分体现了蒋介石的这种大汉族主义。  (7)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这就是放弃了共产国际民族自决权的理论,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抗战期间中共在解决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同时还面临着国内的少数民族问题,陕甘宁根据地邻接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晋察冀、晋西北——大青山根据地许多地区即建立在蒙古族地区,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的原则下,中共在对少数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根据地的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体现在关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已经提出和逐步完善。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此外,本文根据一些新的史料,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近代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系谱,关东军的“内蒙工作”、“察哈尔作战”的背景、驻蒙军的编成与作用、围绕建立蒙疆政权关东军与日本陆军中央的争论、蒙疆政府的教育政策、蒙疆政权下蒙汉人民的生活实态、傅作义在绥远的对蒙政策、绥远事变中蒋介石、阎锡山的态度、察南根据地的土匪政策以及黄土岭战斗等。  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除了史料上的限制之外,还有基于各种领域的研究而出现的交叉于某一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和观点上的冲突,要摆脱这些已有的观点的吸引,根据翔实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在研究中立稳几根支柱,在本研究中,作者的“支柱”有:(1)无论蒙疆政权的出现其历史背景如何复杂,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基本原因,蒙疆政权是一个傀儡政权。(2)国民政府在对蒙政策上主要方面是错误的,由此造成了民族问题的激化,同样德王的在1935年到1945年间所进行的分裂民族的作法是错误的。(3)在中国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中共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方法。  本文的结构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1至8章是研究蒙疆政权产生过程和其基本政策的,涉及到内蒙古政治势力、国民政府、日本侵华政策三方面;第9至13章是研究国共对蒙政策的,在分析国共政策的同时,注意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在绥西、其产党在察南、晋北和大青山根据地的对蒙政策的实际情况,以使得有关比较更加全面,同时也较全面地展示出抗战期间西部内蒙古地区的全局状况。其逻辑顺序是:第1章为开篇,追述近代内蒙古各类自治运动的历程,由此将蒙疆政权的研究放在第1个分析视角上,从近代内蒙古政治史的角度认识蒙疆政权;第2章设立了本文的第2个分析视角,即从近代日本侵华史的角度认识蒙疆政权,回顾了近代日本侵略内蒙政策的推移。第3章、第4章论述日本侵略势力与内蒙古分裂势力的结合,由此百灵庙自治运动发生质变,德王在日本的指使下以武力与国民政府相对抗,绥远事变爆发。第5章论述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在西部内蒙古地区的状况以及驻蒙军在蒙疆的地位。第6章是研究在日本军方和德王等相互作用下蒙疆政权的演变,其主流是按照日本方面的意志变化,当然,德王等人为了“蒙古建国”也有一定的抵抗。第7章、第8章论述蒙疆政权的经济、教育政策,以进一步剖析其本质。第9章、第10章研究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民族理论、对蒙政策和实践。第10章论述中共民族政策特别是在对蒙政策上的转变。第11章、第12章研究了在抗战期间中共在蒙疆地区开辟、建设抗日根据地的过程,这既是蒙疆政权的对立方面、也是中共对蒙政策的实践,随着中共在蒙疆地区抗日力量的曲折发展,最终消灭了蒙疆政权,这即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真实历程,也标志着中共对蒙政策的胜利,这也是笔者用一定篇幅专门论述中共在蒙疆地区建立根据地情况的初衷。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南地区疫病流行猖獗,几乎无处不疫,无年不发,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影响。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为时间段,探讨疫病在湖南境内疫病流行概况、流
The coastal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s a field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In this paper,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health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文中所指人才除
分权银行体制是19世纪早期美国的银行体制。  它的形成由三大因素决定:  第一、国会与联邦政府之间制衡,联邦政府权力不够大。总统或国会支持设立银行的力量不足。第二合
目前史学界对财政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两条线.该文试图转换视角,以魏晋南朝隋唐时期的财政困境为契入点,采取个案方式,对这一时期的财政制度变迁略作探讨.
该文试图以文化(儒家文化:儒家经济伦理)——商业道德——商业活动为主线,探讨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影响下徽商商业道德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徽商作为一个商人、官僚和地主三位
@@ 第十届全国智能建筑技术交流会于2012年5月10-12日在宁波市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理事单位、全国相关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建筑智能化产品制造商
期刊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中心位于长安,元明清时期则移到北京。这种历史巨变在唐代已开始萌芽,万岁通天年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的南下扩张与这种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周
20世纪30年代,针对德国法西斯的威胁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先后两次提出一个维护欧洲和平的"韦尔斯计划".其实,罗斯福在1935年就开始酝酿这一设想,他是这一计划的幕后实际决策者
摘 要:江汉采油厂主力区块伴生气量与生产需气量2013年矛盾突出,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困难。于是对主力区块部分采油队和单井采取常温集输试验,取得成功,得出常温集输临界参数,并提出下步意见和认识。  关键词:常温集输;认识  一、原油常温集输技术原理  原油常温集输技术是根据原油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的剪切降粘原理, 利用井口液流的自身温度、压力对油、气、水进行不加热输送。  油井生产管理要求井口回压不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