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摄取在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与中至重度疼痛的治疗,目前在急慢性疼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仅次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为用量最大的处方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有耐受、依赖、成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可使痛觉敏感性增高,即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OIH)。OIH可降低痛觉阈值,增强痛觉感知,导致异常疼痛,从而影响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的芬太尼类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半衰期短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与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但有研究发现OIH的发生与阿片类药物的药代与药效动力学相关,瑞芬太尼作为超短效阿片类药物更易诱发痛觉过敏。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暂无理想的防治方法。   瑞芬太尼广泛应用于术中全身麻醉的镇痛,且其诱导的痛觉过敏多以术后疼痛反应增强为表现,故目前多采用术后疼痛模型来研究其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Brennan等建立的大鼠切口痛模型是研究术后疼痛较常用和理想的动物模型,其疼痛反应性行为和持续时间与临床术后疼痛状态有相似之处。本实验选择大鼠切口痛模型研究瑞芬太尼诱导术后痛觉过敏的机制。   术后痛觉过敏包括伤害性刺激所致的痛觉过敏及阿片类药物停药后产生的痛觉过敏。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生理性疼痛,除外科手术创伤对神经末梢产生的机械性损害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产生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伤害性刺激诱导的痛觉过敏和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具有类似的机制。研究发现,伤害性刺激或阿片类镇痛药均可使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处理发生改变,导致神经系统敏化,疼痛敏感性增加。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活化在OIH和阿片类药物耐受的中枢敏化中起到关键作用。中枢敏化起始于脊髓背角的一系列调节过程,兴奋性突触膜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释放。此类物质然后激活突触后膜NMDA受体,使Ca2+大量内流,Ca+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诱导中枢敏化的发生。为维持细胞内的Ca2+平衡,细胞内游离的Ca2+(cytosolic free Ca2+,[Ca2+]C)迅速被临近的线粒体吸收。研究表明,线粒体是[Ca2+]C上升与脊髓突触可塑性的信令过程之间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可调控神经元活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突触可塑性。Ca2+不进入线粒体仅存在[Ca2+]C的上升时,不能触发脊髓突触可塑性改变,并阻断NMDA诱导的痛觉过敏和蛋白激酶活化。提示线粒体Ca2+摄取很可能参与OIH,并起重要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e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是真核细胞中一系列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可被环境应激、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因素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MAPK家族中发现最早并且了解最多的成员,其将细胞外信号传递入细胞核内,引起细胞内特异蛋白的表达谱变化,从而影响细胞机能。近年来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停药后或组织/神经损伤后脊髓pERK表达水平增高,pERK参与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且pERK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痛觉阈值的改变一致,pERK表达越多,大鼠术侧足底的痛觉阈值越低。神经元中ERK的活性受多种细胞外信号通路调控,NMDA受体活化后突触使Ca+内流增加,并激活包括ERK在内的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但在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中,线粒体Ca2+摄取是否参与NMDA受体引起的Ca2+内流激活ERK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传导通路的第一级中转站,伤害性信息通过脊髓背角上行投射神经元传递到上位高级中枢;同时,脊髓背角又是中枢敏化的起始,为痛觉过敏形成的关键部位。研究表明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痛觉过敏的形成与脊髓敏化、兴奋性增强有关,脊髓水平给予相关药物可抑制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故本实验通过观测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摄取的变化,研究其在单纯切口痛痛觉过敏和OIH形成中的作用。   本研究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观测单纯切口痛大鼠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对切口痛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摄取的影响;鞘内注射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及其溶剂生理盐水,观测大鼠术后痛觉过敏、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及ERK活化的变化,研究Ru360对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预防作用。   第1章线粒体Ca2+摄取在瑞芬太尼引起的痛敏中的作用   目的:观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大鼠痛觉阈值、脊髓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对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的影响,研究线粒体Ca2+摄取在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n=6)。大鼠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75%乙醇消毒尾巴,尾静脉置入24号静脉留置针。瑞芬太尼组(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瑞芬太尼+Ru360组(R+Ru360):鞘内注射5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经尾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泵注时间2h。分别于术前24h、术后0.5h、1h、2h、3h、6h、1d(分别为T0~T6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右足MWT。   雄性SD大鼠12只,按上述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每组在实验前30min鞘内注射10μL线粒体Ca2+特异性染料Rhod2/AM,在停药后1h灌注固定,取L4-L5脊髓,冰冻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基础MWT、线粒体Ca2+标志物阳性面积、相同时点组间MWT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3法。不同时点MW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满足Mauchly球形假设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3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主效应有显著差异(P<0.001),输注不同药物对大鼠机械性痛阈有显著影响。不同时点间机械性痛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输注不同药物与时点间有交互效应(P<0.001)。   C组组内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R组在停药后0.5h、1h、2h、3h和6h机械性痛阈显著低于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停药后1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停药后2h痛阈升高,停药后24h痛觉阈值恢复至基础水平。   R+Ru360组停药后1h、2h痛觉阈值显著低于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停药后1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停药后2h痛阈升高,停药后3h恢复至基础水平。   T1至T5时点,R+Ru360组痛觉阈值显著高于R组(均为P<0.05)。T0、T6时点组间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   瑞芬太尼输注后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线粒体Ca2+水平与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鞘内注射Ru360可有效阻断线粒体Ca2+摄取,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线粒体Ca2+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大鼠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2h,停药后出现痛觉过敏,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显著增高,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可有效缓解痛觉过敏的程度,缩短痛觉过敏持续时间,显著降低脊髓背角浅层线粒体Ca2+水平。线粒体Ca2+摄取参与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第2章线粒体Ca2+摄取在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目的:观测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痛觉阈值、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对切口痛痛觉过敏的影响,研究线粒体Ca2+摄取在切口痛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n=6)。大鼠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切口痛组(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切口痛+Ru360-L组(I+Ru360-L):鞘内注射2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切口痛+Ru360-H组(I+Ru360-H):鞘内注射5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3h、4h、5h、1d~5d(分别为T0~T9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右足MWT。   雄性SD大鼠12只,按上述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每组在术前30min鞘内注射10μL线粒体Ca2+特异性染料Rhod2/AM,在术后3h灌注固定,取L4~L5脊髓,冰冻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脊髓脊髓背角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基础MWT、线粒体Ca2+标志物阳性面积、相同时点组间MWT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3法。不同时点MW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满足Mauchly球形假设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3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主效应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药物对机械性痛阈有显著影响。不同时点间机械性痛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药物与时点间有交互效应(P<0.001)。   I组在术后2h、3h、4h、5h、1d、2d、3d时点机械性痛阈显著低于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术后3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术后4h痛阈升高,术后4d痛觉阈值恢复至基础水平。   I+Ru360-L组各时点痛阈值与I组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I+Ru360-H组术后2h、3h、4h、5h、1d、2d时点机械性痛阈显著低于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术后3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术后4h痛阈升高,术后3d恢复至基础水平。   T1至T7时点,I+Ru360-H组痛觉阈值显著高于I组和I+Ru360-L组(均为P<0.05)。   大鼠切口痛模型中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与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鞘内注射Ru360可有效阻断线粒体Ca2+摄取,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大鼠切口痛模型术后出现痛觉过敏,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显著增高,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可有效缓解痛觉过敏的程度,缩短痛觉过敏持续时间,显著降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线粒体Ca2+摄取参与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   第3章线粒体Ca2+摄取在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敏中的作用   目的:观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大鼠切口痛痛觉阈值、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抑制剂Ru360对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研究瑞芬太尼与切口痛伤害性刺激共同作用下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n=6)。大鼠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切口痛组(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泵注时间2h;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切口痛+瑞芬太尼+Ru360-L组(I+R+Ru360-L组):鞘内注射2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切口痛+瑞芬太尼+Ru360-H组(I+R+Ru360-H组):鞘内注射5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分别于术前24h、停药后0.5h、1h、2h、3h、1d~5d(分别为T0~T9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右足MWT。   雄性SD大鼠12只,按上述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每组在实验前30min鞘内注射10μL线粒体Ca2+特异性染料Rhod2/AM,停药后1h灌注固定,取L4~L5脊髓,冰冻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脊髓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的变化。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基础MWT、线粒体Ca2+标志物阳性面积、相同时点组间MWT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3法。不同时点MW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满足Mauchly球形假设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3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主效应有显著差异(P<0.001),输注不同药物对大鼠机械性痛阈有显著影响。不同时点间机械性痛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输注不同药物与时点间有交互效应(P<0.001)。   I组在停药后0.5h、1h、2h、3h、1d~3d时点机械性痛阈显著低于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停药后1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停药后2h痛阈升高,停药后4d痛觉阈值恢复至基础水平。   I+R组停药后0.5h、1h、2h、3h、1d~4d时点机械性痛阂显著低于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均为P<0.05),其中停药后1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停药后2h痛阈升高,停药后5d恢复至基础水平。   I+R+Ru360-L组各时点与I组无显著差异(P>0.05)。   I+R+Ru360-H组停药后0.5h、1h、2h、3h、1d、2d时点机械性痛阈显著低于给药前基础痛阈值(P<0.05),其中停药后1h痛觉阈值降至最低(P<0.05),停药后2h痛阈升高,停药后3d恢复至基础水平。   T1至T8时点,I+R+Ru360-H组痛觉阈值显著高于I+R组和I+R+Ru360-L组(均为P<0.05)。   瑞芬太尼输注后切口痛大鼠脊髓浅层神经元线粒体Ca2+水平与单纯切口痛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鞘内注射Ru360可有效阻断线粒体Ca2+摄取,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大鼠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2h,可进一步增强切口痛模型中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程度,增加切口痛模型中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水平。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可有效减轻瑞芬太尼诱导术后痛觉过敏程度,缩短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显著降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水平,表明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与脊髓线粒体Ca2+摄取有关,瑞芬太尼与切口痛伤害性刺激共同作用下可使脊髓背角浅层神经细胞线粒体Ca2+摄取进一步增多,同时加重痛觉过敏的程度。   第4章鞘内注射Ru360对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敏中脊髓ERK活化的影响   目的:观测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对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脊髓背角神经细胞p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n=6)。大鼠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75%乙醇消毒尾部,尾静脉置入24号静脉留置针。切口痛组(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泵注时间2h;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切口痛+Ru360-H组(I+Ru360-H):鞘内注射5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泵注时间2h;切口痛+瑞芬太尼+Ru360-H组(I+R+Ru360-H组):鞘内注射50μM的Ru360,容积10μL,30min后行右后足切开术,经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6μg·kg-1·min-1,泵注时间2h。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30min后经尾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泵注时间2h。分别于术前24h、停药后0.5h、1h、2h、3h、1d~5d(分别为T0~T9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右足MWT。   雄性SD大鼠20只,按上述分组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每组在停药后1h灌注固定,取L4~L5脊髓,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计数脊髓pERK阳性细胞数目。   雄性SD大鼠20只,按上述分组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每组在停药后1h,迅速断头处死,取L4~L5脊髓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pERK蛋白含量。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基础MWT、相同时点组间MWT、脊髓背角浅层pERK阳性细胞数目、脊髓pERK蛋白含量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3法。不同时点MW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满足Mauchly球形假设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若P<0.05,则进一步行多重比较,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3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双侧检验。   结果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主效应有显著差异(P<0.001),输注不同药物对大鼠机械性痛阈有显著影响。不同时点间机械性痛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输注不同药物与时点间有交互效应(P<0.001)。   组内不同时点比较:I组T1~T7时点MWT显著低于T0时点(均为P<0.05),T8、T9时点与T0时点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   I+R组T1~T8时点MWT均显著低于T0时点(均为P<0.05),T9时点与T0时点无显著差异(P>0.05)。   I+Ru360-H组T1~T6时点MWT显著低于T0时点(均为P<0.05),T7、T8、T9时点与T0时点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   I+R+Ru360-H组T1~T6时点MWT显著低于T0时点(均为P<0.05),T7、T8、T9时点与T0时点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   相同时点组间比较:T1~T5时点,I+R组MWT显著低于I组(均为P<0.05),I+Ru360-H组显著高于于I组(均为P<0.05),I+R+Ru360-H组MWT显著高于I+R组(均为P<0.05)。   T6时点,I组与I+Ru360-H组MWT无显著性差异(P>0.05),I+R+Ru360_H组MWT显著高于I+R组(P<0.05),I+R组MWT显著低于I组(P<0.05)。   T7、T8时点,I组和I+Ru360-H组MWT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I+R+Ru360-H组与I+R组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   停药后1h脊髓背角浅层pERK阳性细胞数目,I+R组显著高于I+R+Ru360-H组和I组(P<0.05),I+Ru360-H组显著低于I组(P<0.05)。   停药后1h脊髓pERK蛋白相对含量,I+R组显著高于I+R+Ru360-H组和I组(P<0.05),I+Ru360-H组显著低于I组(P<0.05)。   结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可进一步增强切口痛模型中大鼠术后痛觉过敏的程度,增加切口痛模型中大鼠脊髓pERK的活化。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可减轻瑞芬太尼诱导术后痛觉过敏及大鼠切口痛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程度,缩短术后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同时可抑制脊髓pERK活化。表明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中,脊髓背角神经元线粒体Ca2+的摄取参与NMDA受体活化后的Ca2+内流及其对ERK的激活。   全文结论   1.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2h,停药后迅速引起大鼠痛觉过敏,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细胞线粒体Ca2+摄取增加。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程度,缩短停药后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同时有效阻断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线粒体Ca2+摄取。表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线粒体Ca2+摄取参与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2.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中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线粒体Ca2+摄取增加,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减轻切口痛痛觉过敏的程度,缩短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同时有效阻断脊髓背角神经元线粒体Ca2+的摄取,表明脊髓线粒体Ca2+摄取参与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   3.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可进一步增强切口痛模型中大鼠术后痛觉过敏的程度,增加切口痛模型中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线粒体Ca2+水平。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抑制剂Ru360可有效减轻瑞芬太尼诱导术后痛觉过敏程度,缩短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同时可有效阻断脊髓背角神经元线粒体Ca2+的摄取。表明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与脊髓线粒体Ca2+摄取有关,瑞芬太尼与伤害性刺激共同作用下可使脊髓线粒体Ca2+摄取进一步增多,同时加重痛觉过敏的程度。   4.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可进一步增强切口痛模型中大鼠术后痛觉过敏的程度,增加切口痛模型中大鼠脊髓pERK的活化。鞘内注射mCaU特异性阻断剂Ru360可减轻瑞芬太尼诱导术后痛觉过敏及大鼠切口痛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程度,缩短术后痛觉过敏的持续时间,同时可抑制脊髓pERK活化。表明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中,脊髓背角神经元线粒体Ca2+的摄取参与NMDA受体活化后的Ca2+内流及其对ERK的激活。
其他文献
LB80型蟹爪式装载机(附图),是由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焦作矿山机械厂研制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井下连续式装载设备。它是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研制成功的ZXZ60型蟹爪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国内外CT低剂量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该领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材料及方法:以PubMed为搜索引擎的Medli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
4月14日上午,中国科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科协实际研讨贯彻落实。
目的:1、观察新型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运动障碍、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营养因子释放的影响;2、比较新型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DA3-CH与GL
目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DOP)是指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并发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
As fibre optic distributed scattering sensing systems are provid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the monitoring of large structures,Brillouin-based distributed scat
目的:旨在通过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鼻黏膜中hBD-2(humanβ-defensin-2)、hBD-3(humanβ-defensin-3)和hBD-4(human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营养不良胃癌患者人体成分的变化及生物电阻抗指标与其他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方法筛选出对诊断术前营养不良敏
跳汰机的冲程冲次是跳汰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选别指标的高低,但目前为止,确定跳汰机合理的冲程冲次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前人提供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