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薄膜晶体生长和熔融的分子模拟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结晶学的研究最初是按照小分子结晶模式来研究的,随着越来越多高分子晶体特有现象的发现,小分子结晶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人们在此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来解释高分子结晶的特殊现象,例如Lauritzen-Hoffman模型等。但是,随着高分子结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这些理论模型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所以需要发展更加新颖、更加细致的新方法来认识和研究高分子结晶过程。   计算机模拟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Monte Carlo模拟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模拟格子空间中的高分子链运动和相变行为,并且由胡文兵教授进一步发展用在高分子结晶领域的研究中,从而建立起从分子尺度上观察和研究结晶过程的分子模拟的基本方法体系。本论文就是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高分子薄膜中晶体生长和熔融等。   第一章我们概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高分子结晶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分子晶体形态,晶体生长理论模型,例如Lauritzen-Hoffman模型等;高分子晶体熔融的研究进展,主要是熔融动力学的控制机理;以及高分子薄膜受限结晶的研究进展,重点是与本体不同的晶体形态和生长动力学。   第二章我们简单介绍了采用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Metropolis抽样方法。一般是采用具有周期循环边界条件的立方原胞格子模型,分子链占据其中的格点,进行微松弛滑移运动。通过计算运动前后两个状态的能量差来判断此运动是否接受,这样就能模拟高分子的结晶,熔融和相分离等相变过程。   第三章我们介绍了对高分子薄膜中平躺flat-on片晶和侧立edge-on片晶的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平躺片晶的生长速率随着薄膜厚度的降低而减小,我们的模拟结果证明了此变化关系是由片晶厚度决定的,这一点根据控制晶体生长速率的驱动力项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对于侧立片晶,其生长速率与薄膜厚度也有类似的变化关系,并发现生长速率是由片晶宽度控制的。   第四章我们介绍了高分子薄膜中单晶的熔融动力学研究结果。我们发现高分子晶体的熔融速率与生长速率在同一曲线上,而且熔融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并具有Regime Transition现象,说明高分子晶体熔融动力学与生长一样由成核控制,在微观上是晶体生长的可逆过程。根据单链的微观熔融过程,证明针对晶体生长提出的链内成核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熔融的微观机理。   第五章我们介绍了高分子半晶织态结构的形成过程,发现在两相邻片晶间的无定形层中,一片晶生长受到阻碍而逐渐消失。我们认为是在两片晶间无定形层中的分子环loop和分子纤毛cilia阻挡了新生片晶的生长,这也是高分子半晶织态结构形成的内在原因之一。   第六章我们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对于以碳化钨为主要组成的硬质合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钨元素是地球储量极少的稀有元素,价格高,各产钨国也对钨产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在保证高硬度、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
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类典型的半结晶聚合物,具有以小晶块为结构基元的层状片晶结构。本论文通过改变样品的制备方法、热处理条件以及样品种类,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糖、核酸、蛋白质等都具有手性。手性是探索生命起源的关键。关于手性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医药化工、信息及材料科学领域
学位
形貌及尺寸规整可控的纳米晶体的合成是目前十分引人注目的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制备合成中的形貌调控及其功能化是这些纳米材料能够得到应用的关键问题。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是
目前,随着燃气轮机的推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燃气进气温度也越来越高,涡轮叶片和其它热端部件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的工作温度已逐渐接近其使用温度极限。热障涂层(TBC)是利用
随着半导体激光发射器的发展与应用,近红外区光电功能材料由于具有在光纤通讯、信息存储、伪装与隐身以及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而日益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鉴
随着钒应用领域的扩大,世界钒生产能力也不断增长。从含钒资源中提取和生产钒的研究也很多。我国是世界三大钒生产国之一,在钒的生产工艺方面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但大体工艺步骤基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孔径均一且在纳米尺寸可调,形貌可控,热稳定性较好等一系列特点,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控制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和尺寸可以
由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结构,而且在发光、磁性、催化、气体吸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科学家们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果,进一步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