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东太平洋温度锋附近的混沌输运与混合的初步研究

来源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Legeckis首先观测到的赤道东太平洋锋面波(Legeckis波)的动力发生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该文则借鉴流体力学中混沌混合概念和方法,初步探讨Legeckis波的存在、传播、混合的运动学问题.首先构造描述弯曲急流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急流的强度、弯曲振幅、弯曲传播速度对质点的Lagrange轨迹穿越急流的影响,以及急流受到扰动时表现出的随机(混沌)行为.提出"重构"原理,解释观测到的漂流浮标的穿越锋面运动.通过对第一、第二类屏障概念的阐释,指出屏障应是温度锋维持其稳定传播结构的必要条件.计算Melnikov函数揭示,对应与尖顶波状温度锋的弯曲急流的波谷与波是的非对称性对穿越特征区分界结的混沌混合与交换可能起抑制作用.通过有限时间Lyapunov指数,定量分析温度锋附近流速矢量场的混沌混合强度,并与扩散效应相比较.对5/2模式的数值积分流场的混沌混合的考察亦得出一致的结论.在跟踪释放于局域流场被动失踪团过程中,还发现不稳定波的混沌搅 拌使得相当部分的海水穿过赤道,实现赤道两侧海水的有效交换.
其他文献
海洋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进而在全球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是指海水中有机颗粒物(包括浮游植物细胞及相应的非生命体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血细胞内存在着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aen species,ROS)的抗病机制.为今后中国研究贝类的活性氧抗病机制和筛选免疫药物
学位
本文利用TAO、HadISST等实测资料以及NCEP/NCAR等同化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部型El Ni(n)o事件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部
通过一系列酶反应动力学研究,进行最佳用酶及其酶解最佳条件的选择.酶解条件为:酶浓度2500单位/每克样品,酶解温度45℃,使用537酸性蛋白酶和1398中性蛋白酶先后于pH3和pH7左
该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介质条件下Triton X-100在三种吸附剂(活性炭、高纯二氧化硅、粘土矿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两种吸附剂(高纯二氧化硅、
该文结合海浪谱理论和波破碎统计理论,首和传统的Kirhhoff近似(KA)散射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深海和近岸海面的散射特性,并定量地研究了风速、风区、水深等海面物理参数对海面微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太平洋牡蛎数据库进行数据筛选和分析,鉴定了几种TLR(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并运用包括分子克隆、荧光定量PCR、细胞转
文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近年来,由细菌和病毒引发的病害问题使得文蛤养殖业损失惨重。因此,通过遗传育种的方式培育出具有病原抗性的文蛤品系对于文蛤养殖业来说显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