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制碱技术的历史考察(1917~1964)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1917年开始引进的现代制碱技术有索尔维法、电解法两种,分别制取纯碱和烧碱;抗战期间,以侯德榜为主的我国制碱技术专家又成功研究了侯氏碱法,并于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三种制碱技术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是化工界制碱的主要技术方法.   对这三种制碱技术的研究,可以弥补技术史研究中东方案例的不足,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技术发展与当时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社会思潮互动的图景。   已有的少量专门研究,侧重于根据有限的史料,介绍这三种制碱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极少的研究者也曾从企业社会史的的视角,对之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拓宽了史料来源,综合运用技术智识史和技术社会史结合的研究进路,采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的视角刻画中国现代制碱技术从引进(研究)到发展的历史图景,并力图展现这三种由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所从事的制碱技术活动中,科学与实业结合的不同方式与“救国”效果的差异。   本文的工作包括:(1)使用原始档案文献和当时的期刊资料,描述了索尔维法和电解法在中国从引进到应用于生产实际再到技术系统扩建的全过程,纠正了前人研究中一些缺失或错误的环节。(2)通过访谈和档案材料,梳理了侯氏碱法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过程,澄清了关于侯氏碱法的一些历史曲解,并分析了这些曲解产生的因为。(3)探求三种制碱技术赖以存在的社会支撑系统以及技术对社会的影响。(4)技术人物在发展技术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中体现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怎样的结合方式及其救国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现代制碱技术在中国各自经历了相似又有不同的历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主要决定于技术核心人物的思路,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技术系统与政府之间富有张力.在救国的主旋律下三种技术体现了科学与实业结合的不同模式,实际达到的救国目的也各不相同。侯氏碱法以被曲解的面貌呈现,是救国思潮的延续。
其他文献
金×,男,38岁,住院号:195544。上海嘉定人。1980年1月起反复两下肢弥漫性紫癜或瘀斑伴头昏、乏力,在外院经血液及骨髓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强的松45 m
为实现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的实用化与产业化 ,低温 (
为了对日趋海量的负荷数据进行有效地分类处理,提出一种采用深度学习和多维模糊C均值聚类的负荷分类方法.采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自编码器CAEs堆叠形成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通过
王安石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北宋重振儒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自魏晋以来,佛道之学发挥其本体、心性理论较为完备,思辨性较强的优势,不断扩大其影响,对儒家固有的纲常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收缩时间间期(STI)作为无创性心功能指标已被普遍接受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 STI 与心率的关系尚有争议,各家报导的 STI 与心率的回归方程及其正常值亦各有异,因此各实
对工业供应态LY12铝合金棒材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温度为 75 3K、应变速率为 3.3× 10 - 4s- 1的拉伸变形条件下 ,断裂延伸率为 313%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冠脉痉挛可导致有或无重度粥样硬化性梗阻病人的心绞痛,尽管可能存在着其它机理,但按其病理生理研究,这种没有严重器质性狭窄的痉挛病人可归属于同一类型疾病,因其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