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控制矢量合成双射流及自维持合成双射流超声速流场控制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流动控制是流体力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作为一种优越性能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研究,但在应用于高速流动控制时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有的合成双射流矢量控制方法机构复杂、响应慢,超声速流场控制力有限等。对于矢量控制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种电信号控制合成双射流矢量特性的方法;针对超声速流场控制力不足,设计了一种能够利用流场自身能量的自维持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并将其应用于增强凹腔掺混和激波控制。通过调制激励器驱动信号的非对称性,实现了射流的矢量控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流场显示技术(PIV)研究了不同波形电信号、驱动参数以及激励器出口构型对射流矢量偏转特性的影响。合成双射流偏转角度随驱动信号占空比和振幅比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驱动信号使得射流偏转角度最大;合成双射流偏转角随驱动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对于驱动频率而言,在振动膜共振频率附近存在一个最小偏转角。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合成双射流流场的压力变化和涡量变化,探究了合成双射流偏转的机制。为了改善燃烧室凹腔与主流的掺混性能,分别利用凹腔后缘激波增压和来流动压两种能量来源设计了自维持合成双射流。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控制效果。在相同工况下,激波增压式自维持合成射流能量更大,对凹腔质量交换特性改善更显著。此外,激励器出口位置分布对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当激励器出口位于凹腔底部中间位置时,质量交换率最大能够提升49%。在相同来流条件下,凹腔长深比越大,控制效果越显著,自维持合成双射流能使长深比L/D=7.76的凹腔质量交换率提升115%;对于同一凹腔,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加,激励器对凹腔质量交换特性控制效果提升更为明显。研究了自维持合成双射流对于压缩拐角激波的控制特性,在来流马赫数为5的风洞中,通过高速纹影技术观察了自维持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驱动频率、入口尺寸等参数对激波控制效果的影响。自维持合成双射流能有效控制斜劈产生的激波;改变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入口大小,自维持射流的强度随入口的增大而增强,减弱甚至消除斜劈激波,斜劈表面的压力随入口增大而减小,最大能使压力减小46.5%。
其他文献
新中国建立,海内外知识分子热情高涨,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但由于国际局势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中国的留美知识分子遭到美国当局和台湾反动势力的双重阻拦,不能返回祖国大陆
目的: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由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容易入侵血管发生远处转移,所以80%-85%的病人在诊断为胰腺癌时已经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青海藏族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玛多县人民医院的藏族居民,其中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6例轻度认知功能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再生医学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MSCs可从多种组织中获取,其中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也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晶态多孔材料,由金属阳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多孔MOFs之所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源于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还因其在众多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其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分子传感和药物传递。其中,气体吸附仍然是主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们与传统的多孔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比
极地冰架连接着冰盖,与大气海洋相互作用,是极区变化研究的关键。Amery冰架与Lambert冰川构成的Amery冰架-Lambert冰川系统是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川系统。Amery冰架作为冰盖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区域。冰流速和应变率是冰架重要的动力学特征,可以用于分析冰架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理解和评价冰川-冰架冰流体系。而冰流线可以反映冰架整体在空间上的冰流流动轨迹,进而可以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有关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按设定检索策略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日期自建库至2019年12月
目的:模拟航空转运中低压低氧环境,探究其对C5脊髓损伤大鼠呼吸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常压组(SO+NP)4只、脊髓损伤+常压组(SCI+NP)8只及脊髓损伤+低
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三苯胺衍生物功能单体和含有三苯胺结构单元的有机聚合物,并通过将其作为掺杂剂和与其他功能单体共聚制备新型电化学活性聚合物,研究其作为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和电池性能。主要包含:(1)三苯胺衍生物有机酸掺杂聚吡咯制备复合材料(PPy-Li-TCPA_2)及其电化学和电池性能研究;(2)含有三苯胺单元的聚酰亚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电池性能研究;(3)含三苯胺结构单元的新型醌胺高分子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以其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气体选择性吸附和分离、光学和化学传感等)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配体的合理设计与金属源的恰当选择可以构筑结构新颖的框架结构并实现功能调控。尽管MOFs材料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受到稳定性差的限制导致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无法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设计合成具有更高稳定性和优异性能的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