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加工材料外置断屑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材料因其具有高韧性、高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与机械加工行业。但是,在加工此类材料的过程中切削温度较高,刀具磨损严重,刀具使用寿命较低,而且304不锈钢、316不锈钢在切削过程中生成的切屑极易堆挤在车刀前刀面上,甚至缠绕在工件或刀具上,对操作人员和机床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极为严重。为了更好地控制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冗长切屑,本研究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车削断屑的设想和思路,设计了一种外置断屑装置,以解决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材料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冗长切屑。制备木质底座作为整个外置断屑装置的载体,将木质底座固定在车床方刀架上,通过调速电机带动打断刀做回转运动,打断流经前刀面的切屑,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冗长的切屑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理论研究、仿真试验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使得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材料在外置断屑装置辅助切削条件下的断屑效果得以改善,进一步优化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热、工件表面粗糙度、刀具磨损等相关参数。首先,分析实验所需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外置断屑装置的断屑机理进行研究。外置断屑装置辅助切削304不锈钢、316不锈钢,切屑在流动过程中,打断刀的回转运动将切屑拉离前刀面,使刀具与切屑的接触面积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切削热和切削力,同时由于打断刀的外力作用,使切屑应变急剧升高,切屑被强制折断成破碎的、长度较短的切屑,避免了连续、缠绕的切屑刮擦已加工表面,从而改善了切削状况。其次,综合考虑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确定研究所用的断屑装置,分析并讨论了外置断屑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流屑角理论模型的分析,结合研究中采用的切削用量范围和刀具的几何角度等参数,进一步确定仿真模拟与实验中打断刀在前刀面的位置。再次,运用三维切削仿真软件Deform中的三维车削模块“3D Cutting”进行模拟仿真。设计四水平三因素的正交实验切削加工304不锈钢,对比干切削和外置断屑装置辅助切削两种切削条件下切屑形态、前刀面最高温度的差异,并应用极差分析法确定各参数影响权重的排序及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外置断屑装置辅助切削,极大增加了切屑折断的次数,前刀面最高温度降低了3.25%~17.6%。最后,采用单一变量法着重探讨了使用外置断屑装置辅助切削时,304不锈钢、316不锈钢在不同切削用量下切屑宏观形态、切削区域温度、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刀具磨损的影响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打断刀转速增加,切屑折断频率增大。此外,使用外置断屑器辅助切削时,切屑长度显著减小,切削区域温度、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刀具磨损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他文献
松动和细菌感染是导致钛(Ti)植入体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可以在钛表面形成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多孔TiO2陶瓷膜层,同时在氧化过程中可将在金属抗菌元素(银、铜、锌等)添加到TiO2膜层中赋予其抗菌能力。然而,重金属离子在人体内的毒性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光辅助抗菌由于远程可控、精准治疗及更高的抗菌效率受到广泛关注。但通过微弧氧化制备的TiO2带隙较宽,无法被近红外光激发产生活性氧(RO
随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给予较大关注。治疗心脏血管疾病最有效方式是血管支架植入,而以镁合金为基底的可降解医用生物支架发展前景光明。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变形能力很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而在高温成形血管支架会导致其晶粒粗大,不满足服役要求。因此提出细化晶粒后低温成形镁合金血管支架薄壁管的方法。利用预孪晶和等通道挤压剪切变形(ECAP)来对纯镁原材料进行细化处理,成功挤压出了壁厚为0.40
近年来发展高强韧镁合金成为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了减重的迫切需求,但稀土元素的昂贵和稀缺限制了高强韧稀土镁合金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大量研究表明碱土元素也能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碱土元素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镁合金不同变形工艺的变形机制和强化机理,对发展高强韧、低成本的镁合金至关重要。本文在Mg-Zn-Al系合金中加入碱土元素Ca,起到了细化晶粒、强化镁基体的作用以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不断追求高强度高塑性的背景下,采用淬火配分工艺(Q&P)来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技术快速发展,但大多数学者将重点集中于向钢中添加合金元素来改变性能,对于如何将低成本钢与现有工业化生产相结合涉及较少。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将钢铁企业的热轧工序与淬火配分工艺相结合,旨在获得综合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和能源消耗低的淬火配分钢。在
钛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常被用作电化学阳极的基体材料,但钛的电阻率较大,难以满足电极材料对导电性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将铜的优良导电性与钛的抗腐蚀性相结合,采用新型波纹辊轧制法制备了Ti/Cu/Ti复合板,这种“三明治”式的波纹状复合板不仅能够满足腐蚀环境下电极材料对导电性、抗腐蚀性的要求,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对波纹辊轧制法和传统平辊轧制法进行对比,分别研究了二者对Ti/Cu/Ti
与传统的稀释固溶体合金相比,高熵合金通常具有更多的亚稳状态,因而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可调控的力学性能。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和低温性能、超强的焊接性能、超高的疲劳与断裂性能、良好的抗氢脆性能等优势。这些优异的性能使高熵合金极具成为下一代结构材料的潜力。为了促进高/中熵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有必要研究其在低温、高应变率以及二者耦合下的力学行为和微结构演化。然而,涉及到高/中熵合金在低温高应变率下拉伸力
滚插加工是一种全新的齿轮加工方法,与传统的齿轮加工方法相比,其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使用寿命、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齿轮加工方法无法加工非贯通、无退刀槽内螺旋圆柱齿轮的问题。目前,滚插加工在加工原理、齿面形成过程、滚插刀设计、滚插机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滚插刀的设计理论仍然不够成熟,无法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本文对滚插刀切削刃的设计计算、误差分析及切削
振动抛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精加工工艺。滚抛磨块对零件产生的碰撞、滚压、微量磨削可以综合改善零件表面完整性、均匀性,通过整体颗粒群和局部颗粒的碰撞冲击适应零件表面形状,能加工诸如叶片类三维空间曲面形状的复杂零件。在振动抛磨中,滚抛磨块的运动方式以及不同滚抛磨块床层的流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本文针对两机叶片类三维空间曲面形状的复杂零件加工均匀一致性差等问题,基于离散元法使用EDEM对水平振动抛磨工艺
磨料流加工是利用改性高分子材料在稳定粘弹态下和磨粒混合成为半固体的流体磨料被挤压通过待加工表面达到抛光、去毛刺和倒角等目的,是光整加工技术中的新兴工艺。该工艺对窄缝、微孔、异形孔腔的抛光极具优势。由于磨料流加工技术的诸多优点,关于磨料流技术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影响磨料流加工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磨粒粒度、磨料粘度、加工温度、工件材料硬度等,使得对其加工机理的研究非常困难,取得的进展有限。本文在应用
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仪器设备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材料向着多功能、多结构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镁合金作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其质轻、高强的特性在各界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易蚀、塑性差的缺点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因此如果将加工变形能力以及耐蚀性好的铝合金与其进行轧制复合,制备出集二者优势于一体的复合板,这将会极大拓宽镁、铝合金的使用范围。本文主要针对复合板的制备以及其抗冲击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