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质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煤炭地质勘探、煤矿生产揭露以及相关专题研究的地质、瓦斯地质资料为基础,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构造地质学理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构造控气理论和瓦斯地质综合理论,分析了其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和瓦斯的赋存与分布特征,总结了瓦斯地质变化的基本规律,探讨了不同尺度、不同级别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发育特征对瓦斯赋存与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地质构造对瓦斯的逐级控制作用。从而获得了以下新认识:(1)基于研究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的研究,揭示自石炭二叠纪煤系形成以来,研究区至少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三期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目前复杂多样但规律明显的基本地质构造格局;(2)研究区瓦斯分布受区域构造所控制,煤层浅埋区、聚煤古隆起区、背斜区、张性断裂密集区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煤层深埋区、构造单元接合区、聚煤古凹陷区和向斜区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3)研究区构造演化对煤与瓦斯赋存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挤压构造体制作用时期,煤与瓦斯的形成阶段;新生代伸展构造体制作用时期,煤与瓦斯的保存阶段;(4)地质构造的逐级控制特点明显,研究区内煤田分布和主体构造受区域构造所控制并控制着矿区和矿井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方向,也控制着区内煤层和瓦斯的赋存范围与分布状况。(5)不同构造类型对瓦斯的控制作用不同。构造单元复合部位、向斜轴部、逆断层下盘、小型断层附近多形成高瓦斯区,而背斜轴部、大型正断层密集区、逆断层上盘多形成低瓦斯区;
其他文献
水黾依靠腿部特殊结构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和疏水特性能够在水面上停留、滑行和跳跃。由于按照水的表面张力原理设计的仿水黾机器人,其负载能力过小,很难携带工具完成远距离探测等
大型多期次滑坡发生滑动后影响范围大,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杂多县城西滑坡共发生三期,在三期滑坡中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前缘发生蠕动变形,并呈现出加剧
作为文物重要组成部分的土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由于土遗址大多遗存于自然条件下,土遗址易受到环境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必
在我国,高瓦斯和具有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矿井大约占了所有矿井总量的30%,而且屡次发生特大严重瓦斯事故和重大瓦斯事故,这类事故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本性的处理方案,这势必在将来
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社会聚焦的热门话题,连续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为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目前乡村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局部地区依然贫穷
期刊
随着控制科学、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相互渗透,网络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灵活性强、良好的自我诊断和维护性能好等优点。 
水库蓄建,库区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在库水长期作用下,库岸必将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加速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发生塌岸。山区河道型水库往往跨越不同地
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各种固体介质的动态破坏规律是液体射流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损伤力学理论能较客观地反应各种介质动态破坏的物理过程。因为损伤力学
残余应力的存在容易使工件产生受载变形、尺寸不稳定、疲劳裂纹扩展等不良现象,是造成机械使用过程中意外破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残余应力产生原因通常比较复杂,各种制造工艺和再制造工艺均会使机械零件内产生不同大小的残余应力。目前根据残余应力进行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的理念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准确地表征残余应力场,对提高零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其回收再利用,以及提高整机精度稳定性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残余应力
本文以青海省鱼卡煤田北山区现有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聚煤规律研究为主线,以含煤地层的研究为重点,总结了研究区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