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及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是语用学、语义学、语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等学科中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概念。语境研究的发展也是历史久远,经历了由传统到认知的转变。传统语境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的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不会随言语交际的发展而变化,忽视了交际双方的构建作用。塞尔认为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同时需要借助于语境来理解言外之力。但是,传统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尤其是对交际双方话语的言外之力的理解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认知的角度看,传统的语境研究忽略了交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将交际主体的心理因素和动态的话语处理过程纳入研究范围。由于意义的产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所以撇开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讨论语用意义是不能解释主体如何生成语境或如何借助语境因素推导意义的。因此,语境研究逐渐转向认知语境研究。认知语境观从认知的角度动态的研究语境,解释了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进行推理的动态过程。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分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十分普遍。然而,人们经常有话不直说,要依靠语境才能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恰当的使用和理解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成功地进行交际。认知语境在对解释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上更具有说服力,使人们在交际中依靠认知语境来获得言外之力,取得交际成功。基于已有的指令性言语行位的研究,前人的研究多从跨文化、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认知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成果却显得干瘪。本文尝试以Sperber和Wilson的认知语境和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用视角对指令性言语行为进行语用意义研究。本文将通过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实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路径是什么?(2)为什么在认知语境的帮助下能更好地解释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3)在认知语境视角下,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是如何从听者和言者两方面完成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说明言外之力是话语的深层意义,产生于交际主体和客观世界的互动,植根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认知语境是交际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心理认知。因此,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说话者通过认知语境能更准确、适度的发出言外之力,听话者通过认知语境能更准确的理解言外之力,获得语言行为的语用意义,也是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和全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概述了语境和言语行为研究的国内外状况,并总结了语用意义的研究现状及指出目前言语交际中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之一,阐明了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首先介绍了传统语境的特点及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接下来结合关联理论介绍了认知语境及其特点;然后说明语境研究认知转向的路径,体现出认知语境在解释言语行为的优越性。第四部分分析了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对指令性言语行为语用意义的研究。首先阐述认知语境对理解言外之力的功能。然后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分析认知语境视角下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的表达及理解,以达到交际成功。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觉醒,公民环境权益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
宋代语音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汉语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中古语音到近代语音的过渡阶段。本文将宋代诗人周紫芝的诗词作品按照古体诗、近体诗、词三类体
本文主要对铜仁市基层畜牧兽医现状做一介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的日趋频繁和普遍,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财务重述问题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自中国知网收集国内关于财务重述的期刊文献
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排球专选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汉体育学院排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分析生态脆弱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以民勤地区为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用协调发展程度计算模型,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该地区过去及未来经济与环境协
本文选取2002~2012年我国与54个主要文化产品贸易国的双边数据,通过文化差异的两大量化指标——Hofstede文化距离与人文价值观指标,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我国核心文化产品(
在新建建筑中,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取代传统的散热器采暖方式.这对于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节约1.01亿吨标准煤的宏伟目
近年来,“比N还N”结构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相当流行。然而,人们对该结构的关注和研究成果并不多。根据所收集的文献,王霞和宗守云最早对该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之后的许多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