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粮食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利用2001-2010年扎兰屯市农业统计数据,通过GIS方法获取的降水量、地表温度数据,扩展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气候因素也考虑进去,建立一种针对扎兰屯市作物产量的“经济-气候”模型。以此为基础,对研究区作物产量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粮食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利用2001-2010年扎兰屯市农业统计数据,通过GIS方法获取的降水量、地表温度数据,扩展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气候因素也考虑进去,建立一种针对扎兰屯市作物产量的“经济-气候”模型。以此为基础,对研究区作物产量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新模型经过精度验证后,计算各时间段内地表温度与降水量的弹性指数,与相应的产量数据、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总
其他文献
磁悬浮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由于其无机械轴承的特点,能彻底消除普通电机转子转动时的机械摩擦,克服电机在高速、超高速情况下运行时机械损耗大、温度高、运行不稳定的缺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鼠笼式磁悬浮感应电机。与永磁型转子磁场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不同,鼠笼式磁悬浮感应电机转子磁场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与定子上的转矩绕组和悬浮绕组磁场具有很大的耦合关系。这么一来,鼠笼式磁悬浮感应电机的结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质量轻等优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锂离子的组成部分中,正极材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有层状LiM02,橄榄石型LiFeP04,尖晶石型LiMn2O4等。与其它正极材料相比,尖晶石LiMn2O4 (LMO)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安全性能好等优势。所以得到了广大研究者与企业的青睐。本文主要是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然后在高温下进
目前,作为新能源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微波固相反应机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指导今后的基础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为设计和制备性能更为优异的锂电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概述了扩散的基础理论,固相反应知识,还综述了微波基础理论与应用。以高纯的Li2CO3, Mn3O4, Co3O4为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样品,通过改变
醛与烯丙基三氯硅烷的烯丙基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手段。我们使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吡啶类N-O化合物催化醛的烯丙基化反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分子水平上对反应的机理及不同的反应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对新型有机反应的开发和研究给出了强有力的理论验证与指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归纳如下:1.我们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苯甲醛与烯丙基三氯硅烷的烯丙基化反应,其中催化剂选用QUINOX,理论计算方法
稠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一直是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PAHs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的稠环芳烃,如:并五苯、芘、晕苯等;一类是曲面的稠环芳烃("Bowl-shap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Buckybowls),如:Corannulene, Cyclopentacoran
纳米螺旋自组装结构,因具备完美的几何结构,优异的自适应性,特殊的纳米尺度效应等优势,逐渐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微型纳米螺旋自组装器件的开发应用依赖于纳米螺旋结构的设计与研究。大直径碳纳米环由于自身热力学不稳定性,容易塌陷成双层条带结构,从而为螺旋结构的形成提供必备的条件。而关于碳纳米环螺旋结构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研究基于碳纳米环的螺旋结构将对新型螺旋结构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
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要求日益迫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2Mn_(0.3)O_2具有较高的体积比能量及较低的成本,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而要将其应用于电动交通工具,则需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研究其衰减机制进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本文以静电纺丝法与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300nm与1μm的亚微米及微米材料,讨论了制备工艺对材料
在我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下,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粮食产量而日益投入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这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污染。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本文在上海市青浦区郊区选择典型蔬菜生产基地,采用豆科作物间作、豆科作物覆盖、豆科绿肥三种方式,探讨在有机农业前提下探索应用豆科作物降低常见果蔬生产投入并提高果蔬产量的相对优良模式。为豆科作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
本文以山西省中阳县洪水沟流域坝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洪水沟流域坝地土壤理化性状,建立了坝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水沟流域坝地进行了肥力综合评价;在坝地肥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施肥方案,进行了坝地玉米增产效应试验。其主要结论如下:1.洪水沟流域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分布在2.7602-2.850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坝地土壤的pH值为7.58-8.52,平均值为8.09为弱碱性
【目的】为了更加合理利用有限的磷矿资源,摸清滴灌施肥条件下水稻磷肥利用率,开展磷肥运筹对滴灌稻田土壤磷素转化、分布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本项目旨在探讨磷肥不同基追比例滴灌稻田土壤磷素运移规律,阐明滴灌施肥条件下磷肥运筹对土壤磷素转化、分布及水稻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按磷肥基追比设5个处理:CK(无磷肥)、T1全基、T2 30%基+70%滴、T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