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主要包括需要动力论、物质生产动力论、精神生产动力论、社会交往动力论和阶级斗争动力论等。由于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类历史何以发展的根本问题,因而它构成马克思整个历史理论极其重要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愈来愈呈现出一种单向度的趋势,日益重视当下和实用,而对历史发展的由来和最后去向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哲学的发展,也造成了人类社会一定程度的浮躁和盲动。在回归哲学的过程中,西方哲学以其灵敏的触觉和新颖的思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不甘落后,但是其成果与我国的具体实际都不相吻合。国内学者的研究虽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由于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不够,或者由于理论研究所站立的视角过于狭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局限。“回到马克思”既是一些国内学者发出的呐喊,也是本文在冷眼审视我国历史动力理论研究之后确定的一个研究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本文以林剑教授的社会双层结构理论为指导,拟依托马克思文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价值立场,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以历史、现实的人及其相互关系为复合逻辑原点,开展对马克思历史发展动力思想的研究,尝试建构一个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体系。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理论的伟大变革,它不仅以其特有的实践思维克服了以往哲学或素朴的、或神性的或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且通过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抽丝剥茧合理地揭示出不同历史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因而在根本上它是一种实践动力理论。作为一种实践动力理论,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产生当然离不开现实基础。从这一方面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是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以及英法等国各有特色的发展是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产生的直接现实基础。像一般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理论品质一样,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理论研究中,因为思想的局限马克思最初只是把目标和路径锁定在政治自由和政治解放上,并没有对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仔细地思量,但是随着思想进程的迅速推进,特别是在投身一系列政治实践活动之后,马克思随即意识到,政治自由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经济自由之中,贫苦人群的解放也不是一骑绝尘,它只有投入普遍人的解放之中方有活力和前途,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贯穿马克思研究过程的始终。从文本的角度看,对人与历史的哲学之思是马克思早期研究的重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批判是马克思中期关注的中心,回归历史、向历史索源是马克思晚年研究的主要方式。与近代以来的理论学家一样,马克思也把历史视作一部人的历史,但是与他们把历史看成是人的认识史或思想史或文化史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视野中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认识史,更是一部总体性的或者完整的历史。这种历史具有三层底蕴:其一,历史是现实的人的历史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其二历史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史;其三,历史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推动的。相比之下,实践活动史更具有标识意义。对马克思而言,历史主要是一部人类不断消除其异化本质而奔向自由的实践史,人的自由本质的现实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实现自由本质过程所具有的可能空间或自由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张力。由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影响甚小却意义重大的意识因素,因而这些方面构成人类历史的基本方面。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发展视为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主要包含三种含义:一是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二是历史发展并不是纯粹自然科学规律意义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三是在考察历史发展进程时必须把精确性的研究与科学的抽象结合起来。与维柯等人视野中的历史规律相比,马克思所说的历史规律不仅解决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使人类历史过程成为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而且实现了历史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使得不仅科学的抽象方法而且精确性的自然科学方法都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正是因为看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的能动因素,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之外还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差异性、变动性,他所论及的历史规律几乎涉及到人类历史活动的所有主要方面。当然,马克思所说的规律是有层次的,既有一般规律,又有共有的规律,还有特殊的规律。马克思通过对不同规律之间关系的阐述向我们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所特有的辩证决定过程。鉴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在学术界的巨大影响,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研究不能不涉及到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就哲学思维、价值立场等而言,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与马克思的历史动力论思想都是从属于唯物史观的,两者之间具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由于恩格斯一直把研究精力主要投放在自然界发展研究上,因而其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提出更多地是建立在精确性的自然科学方法基础之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阐释主要诉诸于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尽管恩格斯后来在另外一些地方运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对其合力论思想进行了脚注,但是他的这一理论特色却是无法遮蔽的。与恩格斯有所不同,马克思主要运用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用这种方法来说明历史发展,历史发展就是一个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交往以及阶级斗争等多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主要方式,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意识的发展,并催生了精神生产,社会交往的不断进步使得阶级斗争成为阶级社会特有的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通过对历史因素之间关系的辨析,马克思不仅把自己的历史动力论与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区分开来,同时也与以新康德主义为代表的历史因素论区分开来。与任何理论一样,马克思历史动力论也是有起点的,这个起点就是承认人是有需要的,而需要一定要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至于说人最初为何具有这样一个肉体,这个肉体为何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既不在马克思的研究范围内,也不在本题的研究范围内。在马克思历史动力论中,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因。动因与动力不同,动力是一个现实的、客观的力量范畴,而动因则是主体的一种欲求,它可以表现为一种动机、要求。马克思把需要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基于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因的考虑。正是因为有了需要,人类才一定要开始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等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因为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人的存在方式才具有自由自在的生命性质。正是因为人的需要具有决定性和被决定性,人类社会实践既有传承以往社会实践的性质,同时还具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趋势。正是因为需要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人类社会才不断变更其社会制度。在阶级社会消亡的情况下,尽管政治意义的社会制度已不复存在,但是社会革命却依然生机勃勃,甚至是其道路更加宽广,究其原因,就在于“彻底革命是彻底需要的革命”。物质生产作为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活动或社会实践的一个基本形式,在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始终处于一个现实起点的位置。物质生产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人类能够存在的物质基础,更在于它不断催生出新的需要,这就为人类历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根据。因为马克思是用一种高级的哲学直观来考察历史的,因此,物质生产过程在马克思那里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生产过程,也是一个饱含多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抽象的、内在的生产过程。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一个统称,既包括自然生产力,又包括社会生产力。其中,自然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精神生产力。在资本主义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它本身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来说,物质生产力既是直接动力,更是动力的动力。任何生产力总是与生产关系结伴而行的。在物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生产关系的变化格局中,物质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社会交往方式和掠夺方式。马克思虽然始终承认物质生产对于精神生产的根源和决定作用,但是,他并不排斥精神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并不是自然界中工蚁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毁灭才能成就下一代的孕育和降生的那种关系,而是精神生产一经产生不仅不会妨碍物质生产而且反而会促进物质生产的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而言,精神生产不仅是进行下一轮精神生产的现实条件,通过影响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新一轮物质生产的一个现实条件,而且是阶级社会人们进行阶级斗争的锐利的精神武器,它为人们社会交往提供必要的精神基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精神生产的直接动力作用得到越来越明显的彰显。在人类发展史上,精神生产创造出了大量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这无论是对于凝聚阶级意识,推动民族意识向全人类意识的发展,还是对于促进物质生产的不断进步,乃至对于促成人类社会制度的变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社会交往,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绝无可能的。在界定人的本质时,马克思除了把人界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外,同时还把人理解为“人就是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这种界定在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交往与社会生产一样,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同时作为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人的两种存在方式,社会交往与社会生产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互为前提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原初历史中,社会交往本是与物质生产直接统一的过程,即一个过程既是物质生产过程,又是社会交往过程,社会交往主要表现为物质的交往。但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社会交往也出现了分化。在精神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交往催生出一种精神交往;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些不同的交往方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不仅促成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与物质交往与生产一起决定一个民族的内部结构,而且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生产资料,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人类语言的分化和融合。而精神生产的作用则在于:它不断催生人的新的社会需要,不断促进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在阶级社会里,精神交往加速凝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社会交往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呈现出不断分化的趋向,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不断地从地域交往走向普遍交往的过程。对于唯物史观来说,普遍交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只有实现普遍交往,才可能导致用“时间消灭空间”,使异化成为一种普遍“不堪忍受的力量”,从而使共产主义在经验上才成为可能。阶级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都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无视阶级斗争的存在来探讨历史决不是一个实践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发现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的功劳,但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整个人类历史却是马克思的独到之处。在马克思阶级分析的理论框架下,阶级斗争被合理地解释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之所以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与其所特有的阶级性的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因为具有这种性质,阶级社会的物质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冲突,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同的阶级在阶级冲突中必须寻求对国家政权的掌控,因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当政治斗争发展到以推翻旧政权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时,阶级斗争就转化成社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革命是最终实现政权更迭和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环节。只是社会革命既有广义的社会革命,也有狭义的社会革命。对于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来形容,其实这一论断包含着双层含义:狭义的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火车头”,广义的社会革命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其他文献
推进医保精准扶贫项目应有大格局,即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与全面创建小康社会的层面,与政府及党的总基调与战略决策相统一。基于社保基本原则,基础方针,基础制度的层面,遵循基本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一直以来,它被看做是“垮掉的一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所谓“在路上”,是一段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是一个人在没有达到终极
<正>犊牛腹泻是犊牛临床常见病之一,以排粪次数频繁,便稀如粥状、液状或水样为主要表现,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犊牛常因腹泻时间延长而迅速消瘦,严重影响后天生长发育,病情严重
期刊
以含磷化合物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并与高氯酸锂(LiClO4)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硅/磷双效阻燃的聚合物固
目的分析研究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恶性肿瘤伴随营养不良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
本文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当代合唱艺术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探讨合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路径,以希望合唱艺术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本文研究不同使用年限漂浮育苗盘对苗期各阶段苗龄、大十字期烟苗长势、成苗期烟苗素质、苗期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育苗盘的烟苗前期生长慢,小十字期后生长加快,
各会员单位、各位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海上指挥控制专业委员会暨水下体系作战与指挥控制技术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将于下半年择期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本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