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鄂尔多斯荒漠6种珍稀植物菌根及共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鄂尔多斯荒漠被誉为内蒙古高原和亚洲中部植物特有属的分布中心。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等珍稀植物以不同的生存策略适应了这里干旱贫瘠的生境。探索这些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共生生物学特征、菌根结构、植物根内和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其它微生物的多样性,对揭示这些植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以珍稀和特有分布的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和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等灌木类植物群落、植物根系与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收集研究区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菌根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形态分类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多重分析方法,研究植物根系的AM菌根共生生物学特征以及AM真菌和微生物的多样性,最后借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土壤因子对AM真菌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植物群落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群落中植物共有11科22属27种,其中菊科占物种数22.22%,禾本科占物种数14.81%,蒺藜科占物种数11.11%。通过对多样性指标分析发现,样地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四合木核心区样地>杭锦旗巴拉贡样地>棋盘井样地>千里山样地。
  2)蒺藜科的三种植物四合木、白刺和霸王植物根系没有发现丛枝结构,但有泡囊和菌丝结构,其中四合木和霸王根段上还有微菌核(microsclerotia)特化结构。绵刺植物的AM菌根结构极为典型,发育了泡囊、丛枝等结构。在半日花植物根段上除了发现泡囊、胞间菌丝和微菌核等结构外,还有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菌丝特化结构。沙冬青植物根段上有胞间菌丝、泡囊和菌丝圈等结构。除此之外,通过测定优势植物菌根侵染率发现,AM真菌更偏好于与油蒿(Artemisia eriopoda)、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蒙古葱(Allium mongolic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这些植物共生。
  3)依据土壤中AM真菌无性孢子的形态学特征,从6种植物根际土壤分离鉴定出AMF孢子形态物种8属25种,包括Acaulospora、Claroideoglomus、Diversispora、Funeliformis、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和Scutellospora属;其中G.hyderolabadensis、Sep.constrium、Sep.deserticola、A.spinosa和R.intraradices等为优势菌群;通过对这些植物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发现不同植物根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半日花(BRHS)>白刺(Nts)>沙冬青(SDQS)>绵刺(MCS)>霸王(Sxs)>四合木(Tms)。
  4)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6种植物根系AMF、细菌和真菌遗传多样性,结果如下:
  ①六种植物根系测得OTU(Optical Transform Unit)可注释6科9属29种AMF,包括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Claroideoglomus和一些未鉴定种属,其中G.aggregatum、R.intraradices、Sep.deserticola为优势种。分析表明,六种植物根系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各不相同,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绵刺(MCR)>半日花(BRHR)>四合木(Tmr)>沙冬青(SDQR)>白刺(Ntr)>霸王(Sxr)。
  ②注释的真菌类群包括Agaricomycetes、Dothideomycetes、Sordariomycetes和Eurotiomycetes等,四合木、白刺和半日花根系Sordariomycetes丰度最高,其相对丰度分别是52.07%、29.07%和22.91%。真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0.791-3.153,Simpson指数为0.081-0.674,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RHR>Ntr>SDQR>MCR>Sxr>Tmr。
  ③六种植物根系细菌物种多样性注释纲水平上包括:Cyanobacteria、Actin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半日花、沙冬青和绵刺根系中Actinobacteria丰度较高,分别占29.94%、47.27%和36.59%。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2.053-5.864,Simpson指数为0.007-0.446,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RHR>SDQR>MCR>Tmr>Ntr>Sxr。
  5)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了6种植物根际AMF、真菌和细菌遗传多样性
  ①六种植物根际土壤测得164个OTU,6科10属32种AMF,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Claroideoglomus和一些未鉴定种属;其中G.aggregatum、R.intraradices、Sep.deserticola、C.claroideum为优势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AMF种属的相对丰度均不同。AMF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1.56-2.67,Simpson指数为0.664-1.234,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Sxs>BRHS>MCS>Nts>SDQS>Tms。
  ②注释六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纲水平主要有Dothideomycetes、Sordariomycetes、Saccharomycetes、Eurotiomycetes、Tremellomycetes和Pezizomycetes等。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的丰度差异各不相同。四合木、霸王、沙冬青和绵刺根际土壤中Dothideomycetes丰富度均最高。真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3.186-4.115,Simpson指数为0.036-0.117,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RHS>Sx>MCS>Nts>SDQS>Tms。
  ③从纲水平注释六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类主要包括Cyanobacteria、Actin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等。四合木、霸王和半日花根际土中Alpha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1.928-5.632,Simpson指数为0.038-0.335,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RHS>MCS>Sxs>Tms>Nts>SDQS。
  6)六种植物根际土壤pH值介于8.01-9.06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珍稀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偏碱性。土壤中总氮含量介于0.174-0.273mg/g,总磷含量介于0.170-0.233mg/g,有机质含量介于3.342-7.212mg/g。半日花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绵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物根际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EGG)含量为0.319-0.389mg/g,总球囊霉素(T-GRSP)的含量为0.323-0.347mg/g,植物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7)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总氮和有机质直接积极地影响细菌和真菌多样性。AMF的遗传多样性与不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表现不同,速效磷(AP)、有效钾(TK)、有机质(OM)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AMF形态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碱性磷酸酶、有机质、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呈正相关(P<0.01),细菌群落与pH值、铵态氮含量、总磷和酸性磷酸酶含量呈正相关(P<0.01)。
  综合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鉴定方法获得的结果可知,西鄂尔多斯荒漠植物普遍存在与AM真菌共生的现象,六种主要的珍稀植物根内和根际土壤中都具有丰富的AMF多样性,且随植物种类不同呈现丰富的变化。土壤微生物(AMF、细菌和真菌)与这些植物共生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特征。因此,深入开展荒漠珍稀植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为荒漠珍稀植物的保护及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内蒙古河套平原盐分上行表聚现象严重,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土壤中铺设秸秆和砂层均是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措施。但多数研究是围绕单一材料隔层的厚度和层位开展,对秸秆和砂层以及砂层粒径水盐调控效应差异研究较少,对秸秆和砂子组合建立的隔层改良效果也不明确。为此,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1)通过土柱入渗和蒸发模拟试验,以无隔层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砂层粒径(细S
学位
土壤盐渍化干扰了中国甚至全世界内的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影响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盐渍化的土壤质量差、含盐量大,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利用盐生植物修复盐渍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盐生植物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耐盐性,甚至部分盐生植物在适度盐浓度下更好的生长。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帮助植物适应盐环境、减轻盐胁迫,但是AM真菌对于盐生植物的调控效益却鲜有报道。
察哈尔火山群(包括黄花沟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全新世唯一有过喷发的火山群,因其火山类型多样、地貌标志清晰、锥体保存尚好、火口基本完整,被誉为研究第四纪地壳深部结构的天然火山“博物馆”,也是探索火山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理想模型。本文选取内蒙古察哈尔火山群为研究区域,广泛收集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形状,并借助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交叉多学科分
随着人类对天然草原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载畜水平提升导致的大量畜粪归还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引发了一系列显著的生态系统效应。厘清畜粪分解的调控因素对于认识草原放牧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和发展生态健康的草原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畜粪质量、气候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群落对畜粪分解的影响,而土壤动物在畜粪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粪食性金龟在粪块中的取食和活动,改变粪块的理化性质
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等粮食作物。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而基于RNAi技术的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为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开辟了新途径。大多数鳞翅目昆虫的RNAi效率较低,因此提高RNAi效率是基于RNAi的鳞
学位
本文研究了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抗性(Resistance,R)基因SRC7(SMV resistance cluster7)的作用机理。SRC7编码TIR-NBS-BSP蛋白,其中BSP(Basic secretory protein)是一种非典型的、功能未知的结构域。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结构域截短实验证明SRC7TN(TN为TIR-NBS的缩写)对病
学位
土壤呼吸是地球物质循环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调控大气中CO2的浓度并直接影响气候变化。中国草地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有重要作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放牧、割草、围封不同利用方式下内蒙古羊草(Leymus chinensis)典型草原土壤呼吸各组成要素(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水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呼吸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的生态学效应,探讨不同利用
学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陆地植被变化是LUCC的重要表征,其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生物地球物理属性,调节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进而对区域气候要素和水分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生态环境
学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是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可以内化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内的S.aureus可以适应宿主细胞的内环境从而实现定植。异噬(xenophagy)是选择性自噬的一种形式,其中胞内的细菌被自噬小体捕获,在溶酶体中降解。细菌入侵和宿主细胞通过异噬抵御细菌感染是一个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着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但机
学位
对许多器官受损的患者来说,在诸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策略中,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便是器官内源性的原位修复及再生。器官内源性的原位修复与再生不仅需要各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更需要合适的胞外微环境。而天然器官去细胞的胞外基质材料,既拥有最合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完整的胞外基质成分与器官的3D结构,还拥有更优越的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的环境。因此,想要利用异体器官去细胞的胞外基质材料,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