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草状矮化病毒与寄主互作蛋白的鉴定与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一个重要成员,由褐飞虱以持久性、增殖型方式传播。RGSV含有6条RNA,均采用双义编码策略,编码12个蛋白。RGSV曾在东南亚,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大面积爆发,造成农业大量减产;随后在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和福建等地也有陆续发生,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RGSV侵染水稻后会产生典型症状,如植株严重矮化、分蘖增多、叶片黄化,感病后期出现黄褐色锈斑,与植物缺钾的症状相似,而且感病水稻基本不抽穗或者不结实,一旦感病水稻将颗粒无收。近几年,一些学者在该病毒蛋白的功能、遗传多样性、病害防治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病毒大部分基因的功能、病毒致病机制、寄主抗病机制、特别是感病植株典型症状的形成机制等都还不清楚。因此,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蛋白之间及其与寄主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互作网络,对于研究病毒基因的功能、致病机制、症状形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 RGSV编码的10个蛋白的互作网络图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RGSV 10个基因:p1、p2、p3、pc3、p4、pC4、p5、pC5、p6、pC6,分别构建酵母表达载体,经过不同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获得了这10个蛋白的自身及两两之间的互作情况。Y2H结果显示总共获得了 13对互作关系,分别为p1、p2、p3、pC5这4个蛋白的自身互作以及两两互作方面的:p1 与 p2、p3、p4、p5 互作;p2 与 p3、p5 互作;p3 与 p4、pC4 互作;p4与p5互作;利用BiFC技术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蛋白间的互作关系,总共获得了其中的9对互作关系;由此绘制出RGSV蛋白之间的互作网络图。2.筛选鉴定了与RGSV致病因子p3、沉默抑制子p5互作的寄主蛋白。本研究以这两个功能明确且意义重大的蛋白作为诱饵,从本氏烟cDNA文库中钓取与之互作的寄主基因。经过筛库实验,p3蛋白筛选到60个与之互作的本氏烟蛋白,而p5蛋白筛选到7个与之互作的本氏烟蛋白;经过分析寄主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发现这些寄主蛋白中大部分参与了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这与p3、p5的功能相对应,可能参与了寄主的防御突破及抑制寄主RNA沉默途径。在p3钓取的60个互作的寄主蛋白中,叶绿体相关蛋白占有很大比例,由此推测RGSV叶片黄化症状的形成可能与致病因子p3和寄主叶绿体蛋白的互作有密切的关系。而与p5互作的寄主蛋白中有两个寄主蛋白的功能与囊泡形成、运输相关,由此推测p5在病毒的胞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从与p3、p5互作的寄主基因中各选取10个和4个基因进行全长互作验证,Y2H结果表明10个水稻蛋白中有8个蛋白的全长还能与p3互作。随后用BiFC进一步验证了 p3与其中的 OsCBLl、OsCIPK5、OsCIPK25 蛋白以及与 p5 与 NbVDAC、NbArfGAP、OsSty-2、NbeEFIA蛋白之间的互作。3.水稻OsCIPK5、OsCIPK25蛋白与RGSV/RSV编码蛋白的互作的广泛性通过研究发现,OsCIPK5、OsCIPK25不仅能与p3互作,还能与p1以及RGSV的沉默抑制子p2、p5互作。同时还发现,OsCIPK5、OsCIPK25还能与同属的RSV的沉默抑制子NS2、NS3互作。OsCIPK5和OsCIPK25与沉默抑制子的互作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p3除了与OsCBLl互作外,与钾离子吸收途径 OsCBLl-OsCIPK23-OsAKTl 中的 OsCIPK23、OsAKTl 都能互作,根据OsCBLl-OsCIPK23-OsAKTl吸收钾的功能以及表达特性,推测p3与这些基因间的互作影响了植物钾元素的吸收,导致植物出现缺钾症状。4.OsCBLl/OsCIPK5/OsCIPK25参与RGSV缺钾症状形成机制的研究(1)通过功能域分析OsCIPK5、OsCIPK25含有蛋白激酶典型的两个功能结构域,即N端激酶活性结构域和C端调节结构域;(2)蛋白激酶OsCIPK5、OsCIPK25的酶学特性分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 OsCIPK5和OsCIPK25重组蛋白。采用体外磷酸化实验分析了纯化蛋白的酶学特性,结果表OsCIPK5和OsCIPK25蛋白的自磷酸化活性不受Mg2+的激活,而受Mn2+和Ca2+的激活。其中Mn2+和Ca2+对OsCIPK5蛋白的自磷酸活性只有微弱的激活作用,而对OsCIPK25蛋白的自磷酸化活性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3)蛋白激酶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分析:利用Real-time quantitive PCR分析OsCBL 1、OsCIPK5、OsCIPK25、OsCIPK23和OsAKT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低钾处理)和生物胁迫(接毒实验)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OsCIPK5和OsCIPK25受低钾胁迫诱导表达,其中OsCIPK25在根和叶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低钾诱导表达,而OsCIPK5只在根部受到低钾诱导表达。由此推断OsCIPK5和OsCIPK25参与了水稻对低钾胁迫的响应,参与了水稻对K离子的吸收;在接种RGSV的情况下,OsCBL1、OsCIPK5、OsCIPK25、OsCIPK23 和 OsAKT1 的表达量都明显上升,表明这些基因受RGSV的诱导表达;(4)感染RGSV水稻的K含量显著下降,由此推断 OsCIPK5、OsCIPK25、OsCBL1、OsCIPK23、和 OsAKT1 与 RGSV多个蛋白互作形成庞大的互作网络影响了水稻钾离子的吸收,参与了 RGSV感病水稻缺钾症状的形成。(5)水稻OsCIPK5和OsCIPK25 RNAi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及表型分析:TO代OsCIPK5和OsCIPK25 RNAi转基因水稻植株明显矮化,OsCIPK5的种子结实不饱满,To代种子不发芽;T1代OsCIPK25 RNAi转基因水稻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由此推断水稻OsCIPK5和OsCIPK25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其中OsCIPK25参与调控水稻K+吸收。
其他文献
水稻病毒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和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等均
除草剂作为农业现代化产物,在生产应用方面有效杀灭害草,降低了劳动成本。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BSM)作为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 herbicide)中重要成员,其由于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目前在大田中广泛被使用。但是在福建省等许多地区的烟稻轮作田中,前茬稻田中苄嘧磺隆等除草剂的残留给后茬烟草等经济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苄嘧磺隆危害下的烟草等敏感作物
分段负义RNA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病毒,多种分段负义RNA病毒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或粮食安全,该类病毒普遍采取“抓帽”机制,从寄主细胞获取一段含帽子结构的RNA序列,用作引物,起始自身转录,生成含5’端寄主序列的病毒mRNA。解析“抓帽”机制,有助于认识这类病毒的侵染机理,并为设计新的病毒防控策略提供靶标。长期以来,由于病毒mRNA 5’端寄主序列多在10-15个碱基,且多样性高,难以明确其来源,再加上大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腐生性的丝状真菌,也是植物和动物共同的致病菌。黄曲霉菌能污染农作物,对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极强的天然污染物,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黄曲霉菌也是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的第二大病原菌,具有极高的致畸和致死率。目前对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
生物体为了生存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长与有效的免疫反应。为保持生长与免疫间的平衡,对于多细胞动物和植物来讲,精准地控制交叉调节元件就显得尤为重要。拟南芥受体类激酶BAK1在鞭毛蛋白激发的免疫反应中与细菌鞭毛蛋白受体FLS2结合形成复合体以调控先天免疫反应,此外,还能与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激酶受体BRI1结合成复合体以调节生长发育。BR通过内稳态及信号通路单方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被要求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伴随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营销逐渐被企业和消费者认可,将会成为市场的重要营销形式,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快速转换原有的传统营销方式,积极开展绿色营销。本文主要通过pest分析法讨论陕西省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目前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绿色营销策略。以期达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还面临政策监管、产业、市场和交易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交易可追溯等特点,可以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监管环境,构建可信、高效碳交易平台和市场,对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和我国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固有的或者可诱导的产生化感物质来防御植食性昆虫。成功的植食性昆虫能够依赖自身的能力反防御或者适应植物的这种防御物质并且这种进化上的军备竞赛被认为是形成了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十字花科植物(Cruciferae)含有硫苷-黑芥子酶防御系统,这是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一种植物化学防御系统,也被称作“芥子油炸弹”。硫苷和黑芥子酶分开储存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病原微生物侵害、机械损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多种谷类作物病害的真菌病原菌,目前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同源异形盒基因(Homeobox,Hox)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均具有高度保守型的转录因子,调控了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多种途径。Hox调控的靶基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其调控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寻找其调控的靶基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之前的研究发现,禾谷镰刀菌中的一个假定的同源异形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精密的天生防御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两层彼此间相互关联的分支,即PTI(PAMP激发的免疫反应)和ETI(效应子激发的免疫反应)。虽然PTI与ETI形成的Z字模式已经被广发接受,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的下游信号分子,所以它们的概念上的定义一直存在着异议,而且PTI与ETI之间存在一种连续的中间过程。剖析这一连续的中间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防御信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