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结合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等方法,对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特征、构造、砂体厚度、层间氧化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剖析,并建立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模式。通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矿体呈蛇状、带状展布,受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形态控制。富矿区域投影位于铀矿体中部、层间氧化带尖灭线外侧,贫矿包裹富矿,表现出叠加富集的特点。蒙其古尔铀矿床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含少量铀石。样品P1316-1元素背散射图显示明亮的沥青铀矿物包裹稍暗的沥青铀矿。前者的UO2含量82.488%低于后者的91.046%,说明有两期铀成矿作用存在,且成矿过程有叠加富集的特点。2.沥青铀矿成矿年龄多数集中在12.1Ma之后,12.1Ma之后的成矿过程为主成矿阶段。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四期:早、中侏罗世成岩期预富集阶段;早白垩世晚期~早渐新世表生后生改造成矿阶段;中新世中期-上新世中期(12.1~2Ma)为矿床的主成矿阶段;上新世晚期(2Ma)之后的叠加改造阶段。3.蒙其古尔铀矿床Ⅴ1旋回砂体厚度大于5m,矿体位于砂体厚度大于7.5m的区域;Ⅴ21旋回砂体厚度大于6m,矿体位于砂体厚度大于6m的区域;Ⅴ22旋回砂体厚度大于10m,矿体位于砂体厚度大于15m的区域。砂体发育厚度对层间氧化带发育有一定影响,可影响层间氧化带发育广度和氧化前锋线的形状。4.层间氧化带有如下特征:Ⅴ1、Ⅴ21、Ⅴ22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平面上呈蛇曲状展布,剖面呈叠瓦状。受南部F1断裂中部的构造补给窗口影响,层间氧化带中部向北西向突出。通过研究Fe3+/Fe2+、颜色、有机碳含量,将层间氧化带分为强氧化带、中等强度氧化带、弱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蒙其古尔铀矿床层间氧化带中还原剂主要为有机碳、黄铁矿、烃类,吸附剂主要为有机碳。层间氧化带有机碳含量与铀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蒙其古尔铀矿床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黏土矿物含量在层间氧化带中呈现出一定规律性。黏土矿物对铀的吸附能力有限。砂体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过高影响砂体渗透性,不利于铀矿化。5.构造运动与铀成矿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规律性。每一期构造运动后都有铀成矿作用的发生,铀成矿过程基本都在构造运动的间歇期。根据构造期次和成矿期次,构建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模式,发现砂体厚度是铀成矿基础,层间氧化地球化学分带控制铀矿化的形成,有机碳等还原剂是还原物质、构造活动是驱动因素。
其他文献
齿轮是制造业重要的基础件。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不仅对齿轮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且对齿轮加工的效率、质量及加工成本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齿轮制造企业在
本文研究以油气成藏体系和油藏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相结合、理论研究和与勘探实践相结合,针对海拉尔复杂断陷盆地,对已知油气藏进行地质
本文在研究了自动追踪和奇异值(SVD)的理论和大量的模型试验基础上,利用线性干扰在道间的强相关性,根据自动追踪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追踪出线性干扰的方向,并结合SVD去噪方法对水平
课题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MW级风电齿轮箱及主轴轴承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2BAA01B05)”。齿轮箱是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来自风轮的大扭矩、低转速的输入转换为小扭矩、高转速的输出,以减小发电机的尺寸和制造难度,节约成本。随着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风电齿轮箱的大型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行星传动结构由于其功率密度大的优点,在大型风电齿轮箱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均
本文通过TARCH、EGARCH模型对中小板指数进行了检验,并比较选取最优模型估计结果对我国牛市下的中小板股市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反杠杆效应”的结论,文章对此进行了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油藏存在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差、出砂严重、剩余油潜力较大但分布零散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该油藏目前稳产困难,严重制约了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油藏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此文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特点与常见的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高层建筑排水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管控要求.
就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而言,项目管理工作融入了每一个施工环节.所以,必须非常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对此,此文详细分析了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希望能够给未
数字化人脑图谱是目前人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早期人脑图谱在神经解剖研究、教学与日常应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形式单一,内容固定,平面图形形式难以使医生建立脑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