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空间研究中注重人的活动和需求,而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特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研究,从人的活动和需求角度进行具体问题分析。校园空间作为小尺度,适宜的规模和类城市结构,能够作为理解活动多样性和空间功能混合等的理想场所,且新校区更新规划和管理也面临诸多问题。因而在这样背景下,本文探索性使用智能手机移动调查方法,设计智能手机软件,对校园学生进行活动行为和感知的调查,从活动、时间、空间和情绪四个要素对空间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智能手机移动调查方法能很好获取使用空间的群体活动行为和空间感知,从而能进行社会群体的活动行为和活动空间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活动强度、活动空间评价、空间主观评价等方面对学生活动轨迹、活动内容和情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使用轨迹分析、时空路径,时间窗格和情绪地图等新方法,对活动和情绪进行可视化表现,提出活动停留、活动轨迹、常规/非常规活动和积极消极空间等概念。最后根据校园学生活动空间评价系统分析结论,结合校园论坛和实际调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和实施建议。本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智能手机移动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包括软件设计和调查思路,安装使用及数据预处理、有效数据和校内数据提取。(2)校园学生活动强度时空间特征。学生活动强度空间总体和片区存在时空差异,分属性特征明显。活动强度空间特征存在“一心多点”等级集聚,沿道路交通的带状布局和工作日和休息日差异大。学生活动时间集中在9-18点。清晨图书馆、中午食堂是学生活动密集区域,晚上后山、低利用率建筑空间是学生活动疏散区域。(3)活动空间评价。构建A-SF活动空间评价体系,通过活动停留识别功能缺乏的空间,通过离差系数和主要活动占比方法识别单一、一般和混合的功能空间。研究发现,移动活动距离较长,主次活动存差异,四类空间需优化提升。(4)校园空间主观评价。不同活动类型对情绪影响大,属性特征对情绪影响部分显著,但差异不大。通过情绪地图、时间窗格和时空路径方法,对空间进行主观评价。研究发现,消极空间集中在本科生宿舍第一组团和基础教学楼、仙林一教等教学片区。消极情绪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且学生进行常规性活动的消极情绪较少。(5)校园空间更新策略和实施建议。本节从活动强度时空分析、活动空间评价和空间主观评价结果3个方面,结合具体分析结果和实际观察及校园论坛中的问题,从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和管理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