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和AGB星的外壳湍流运动及引起的元素混合效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巨星分支(RGB)星和渐进巨星分支(AGB)星是中小质量恒星从零龄主序演化到后期时出现的亮而红的巨星。它们的有效温度比较低,而光度比较大,这使得它们的外部壳层处于对流状态,而且非常厚。本论文中,我们根据新的二阶湍流模型研究了RGB和AGB星中的湍流特征,并和经典的混合长模型的结果做了比较。另外,还用该模型研究了湍流运动引起的元素混合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同时,利用造父变星脉动不稳定带和红蓝星数比的观测结果对湍流模型以及模型参数进行了检验和限制。   研究发现,沿着Hayashi线向上分布的RGB和AGB星中的湍流运动是越来越激烈的。湍流模型得到的湍流热通量及湍流速度通常比混合长模型给出的结果要大,当减小湍流模型中混合长参数的值使得湍流模型和混合长模型给出几乎相同的湍流速度轮廓时,湍流模型得到的超绝热温度梯度的区域向内延展,恒星模型的有效温度将会降低。另外,沿着Hayashi线向上RGB和AGB星中的顶部和底部超射区中湍流速度衰减的e-folding距离都是减小的,但变化范围不大。还有,在湍流运动逐渐衰弱的超射区中湍动能和压强之间几乎存在线性关系,该关系的斜率主要由湍流模型决定,而其常数项主要由恒星模型决定。   考虑RGB星中外部对流壳层底部超射区中的元素混合(按扩散方式处理)效应后,结果表明,在RGB演化阶段中恒星模型的外部对流壳层将会向内增大,而且恒星模型在RGB项部的有效温度有轻微的增加而光度有轻微的减小。当恒星模型从RGB顶部再次演化到底部时,外部对流壳层将变得非常薄从而使得恒星模型向蓝端方向增加蓝回绕幅度的趋势演化,而且蓝回绕的幅度都随扩散模型中的扩散参数Cx和湍流模型中的混合长参数αTCM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恒星模型在中心氦燃烧时处在蓝端的时间也随它们的增加而增加。所得结果与造父脉动不稳定带和蓝红星数比的观测结果相符合,而且这两种观测数据对5M☉恒星模型中的Cx和αTCM的取值都分别限定在同一范围中:0.5≤αTCM≤0.9及10-5≤Cx≤10-4,而在7M☉恒星模型中不存在相同的取值范围。
其他文献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最精确的手段之一是地震波分析,然而,对于其他天体,如月球,建立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全球地震监控网无论从耗资还是技术实现上来说,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天体,研究其
宇宙中的第一代发光天体诞生在红移z~30。这些天体发出的紫外和X射线辐射能有效地电离和加热它们附近的星系际介质(Intergalactic Medium,简称IGM)。随着发光天体逐渐增多,宇宙中I
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的时间基准系统承担我国高精度时间的产生和保持的重要任务,由主(原子钟、时间传递)、辅(温湿度、电压环境监控系统)、外(电源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时间基准系统必须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外界的、内在的因素,故障在所难免,出现故障后快速诊断、快速定位就成为守时工作人员始终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时间工作的特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传记,融哲理和智慧于日常生活之中,自由畅快,意到笔随.执教者采用师生对话式教学,言文并重,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用多种诵读方法品读文本,放手让
黑洞吸积理论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是认识许多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如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伽马射线爆等的物理基础。人们通过解析的方法或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黑洞吸
根据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某巨型重载操作机多齿轮并联驱动传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在齿轮优化设计中,给出了一些输入输出关系不明确的线图和离散数据的神经网络拟合方
建构新传播环境中的新闻评论伦理框架,应当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微观意义上的个人层面和文本层面,以避免当前新闻评论伦理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在制度层
星系形成研究的目的是理解星系如何与暗晕共同演化。高精度确定暗物质,星系和热气体在暗晕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将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重要帮助。本博士论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如
现今的宇宙学研究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自从Einstein提出相对论,Hubble发现宇宙的膨胀,热大爆炸宇宙学才得以建立。由于人类观测技术不断提高,从此以后,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