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是古代中国人择居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本体论和追求生命意义的人生观。其次是由这种本体论而产生的方法论及思维模式,即如何到达理想彼岸的思维和实践手段。
论文首先由分析华夏族古典时期的宗教信仰入手,深入分析了龙山文化时期到夏商周三代之前的华夏族宗教信仰形态——萨满信仰。论证了风水思维中祖灵崇拜观念向共祖黄帝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论文以人类宗教信仰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依托,结合大量典籍考证与考古学的印证,大胆立论,深刻地分析了帝颛顼与帝喾以及轩辕黄帝的关系,指出颛顼时代为华夏上古文明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总貌决定性地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发展。风水思想中的堪舆与地理即渊源于萨满信仰中发达的星象天文学与地理望气相土实践。
论文第三章以《山海经》为中心,分析了上古华夏族的山岳崇拜和共祖昆仑的大地理观形成的过程。揭示了《山海经》作为萨满信仰中的“祝词”与“宗词”的内在意义,以《五藏山经》的山岳崇拜对应考古学上龙山文化时期的山岳崇拜遗址,揭示了夏文明的发源地嵩岳为华夏族“冢山”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华夏族山岳崇拜与祖灵崇拜的重合。并从《五藏山经》与《穆天子传》以及《海内经》中“帝山”与“昆仑”的关系中,分析指出华夏族血缘与宗教信仰上的共祖黄帝与地理观念上的共祖昆仑是一个互为促进的发展过程,共祖昆仑成为天道观思想的宇宙原型模式。
论文第四章以华夏族的萨满信仰向天道观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中本体论上的“帝灵观念”向“天命观”、“天道观”的发展,以及由“天命靡常”、“德以配天”向“五德终始”、“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本体论发展历史。与天道观思想对应的是“道法自然”的方法论,以法自然的“元气论”以及阴阳五行思想构成了象数思维的思想体系。风水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流派,即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终极关怀以及“道法自然”的象数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法。
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以天道观思想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汉代的易学发展和宋明时代的理学思想发展,分析在象数易学影响下的汉代堪舆术与理学影响下的风水理气宗与形势宗的思想特点。第七章以元清两代骑马游牧民族的萨满信仰入手,分析了两代风水思维背后的萨满式地理观念。在天道观思想的每一次发展与变革中,风水思想都是同步发展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风水思想的发展脉胳去理解其背后所体现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论文第八章以近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冲击为背景,分析了风水文化式微的背后是以西方工业科技文明所引以为自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胜利。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本体论方面,“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已经被逐渐放弃;在方法论方面,形式逻辑思维也不再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环境伦理学的兴起似乎呼应了古代中国人的风水环境观。
论文最后指出,风水思维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在世界由区域文明走向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人类的安居不仅仅需要方法论上的探索,更需要在哲学本体论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合理的定义。
中国古代风水思维的现代意义在于启迪人类积极思考安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