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硅细菌的筛选、鉴定以及Bacillus.mucilaginosus Lv的脱硅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尔法加工低品位铝土矿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矿石中铝硅比,因此脱硅成了铝土矿选矿首要解决的问题。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来看,利用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作用的生物脱硅,是一项非常值得探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脱硅细菌是硅酸盐细菌,硅酸盐细菌指的是能分解正长石和磷灰石而释放出磷、钾等元素的一类微生物,在分类学上主要是指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vilaginosus)。目前国内关于胶质芽孢杆菌解钾溶磷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而在生物选矿中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硅酸盐细菌的分离和筛选,对脱硅效果较好的三株细菌分别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影响胶质芽孢杆菌Lv<,1-2>生长和脱硅的因素;对细菌的脱硅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从12份土样和1份铝土矿中筛选到55株细菌,其中14株对伊利石有脱硅作用,分别通过扫描电镜、染色反应、生理生化测试、16SrRNA序列比对和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其中脱硅效果较好的三株菌进行了鉴定。菌株Lv<,1-2>、 NL、S<,2-1>分别被鉴定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 费氏中华根瘤菌(Simorhizobium.fredii)、产气肠杆菌(Enterobavter aerogenes)。 三株菌中命名为Lv<,1-2>的B.mucilaginosus对伊利石的脱硅效果最好,对这株菌的生长和脱硅情况进行了研究。在30℃、起始pH值7.5、转速220 rpm、装液量60 mL/250 mL、以葡萄糖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的条件下,细菌生长最好。在细菌的最佳生长状况下,浸矿效果也好,表明细菌的浸矿效果与生长情况呈正相关。在矿粉粒度为-0.074mm和矿浆浓度为1%时,脱硅效果最佳。接种量在1%-5%的范围内,对浸矿效果的影响没有其他因素显著。 对B.mucilaginosus Lv<,1-2>发酵液中的有机酸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提取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B.mucilaginosus Lv<,1-2>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多糖等物质。通过浸矿实验,表明这些低分子有机酸和胞外多糖均能促进伊利石矿粉中硅的溶解。通过电镜扫描,分析了在浸矿中细菌对矿粉的溶蚀作用。初步认为细菌脱硅是由有机酸的络合溶解、多糖的吸附浮选和细菌的溶蚀作用协同完成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