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制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植物入侵是本土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现象频发,增加或改变了入侵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直接导致入侵植物在入侵地的竞争力上升从而加剧入侵,但是这些入侵植物究竟是如何改变其竞争力的?通过哪些代谢途径或什么调控机制都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研究比较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在模拟干旱环境及模拟干旱环境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共同作用下的表型特征、生理生态响应及其内源激素的调控规律,探讨南美蟛蜞菊对模拟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同时结合比较转录组数据深入揭示模拟干旱环境下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的内在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对模拟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和自然干旱均会抑制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的生长,同时会影响它们的抗氧化系统(POD、CAT、脯氨酸、MDA)和内源激素的含量(ABA、IAA、GA)。与自然干旱相比,PEG模拟干旱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如叶片数、株高、根部发育、叶绿素含量等抑制作用更显著。自然干旱(D-6)条件下南美蟛蜞菊的根长显著增加,而本地蟛蜞菊的根长则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PEG模拟干旱还是自然干旱处理,与对照处理组相比,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叶片中CAT、脯氨酸、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OD含量变化不显著。与此同时,南美蟛蜞菊叶片和根的ABA含量在干旱环境下均显著增加,而本地蟛蜞菊ABA含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根部和叶片对不同干旱模式的响应不同。两种处理模式下南美蟛蜞菊地下部分ABA/IAA、ABA/GA比值均显著减少,而本地蟛蜞菊地上部分ABA/IAA比值显著减少,说明在干旱环境下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内源激素的调控模式并不相同或相似。(2)通过比较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处理下是否添加PAC对两种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添加PAC会降低PEG模拟干旱处理对两种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对南美蟛蜞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叶片数、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上,而对本地蟛蜞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上;同时,与PEG模拟干旱相比,添加PAC后南美蟛蜞菊叶片中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且脯氨酸及MDA的含量显著下降,本地蟛蜞菊叶片中CAT活性、脯氨酸及MD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在干旱环境下添加PAC可能更有利于缓解南美蟛蜞菊的氧化损伤。与PEG模拟干旱相比添加PAC后还能显著增加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不同组织部位的ABA含量,此时南美蟛蜞菊叶片和茎段的IAA含量、根部的GA含量也显著增加,而本地蟛蜞菊仅根部的IAA含量增加。这说明虽然添加PAC能缓解PEG模拟干旱对两种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但对两种植物的影响机制却不同,因而植物的表型响应也不尽相同。(3)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分别获得了南美蟛蜞菊88071个和本地蟛蜞菊80220个Unigenes。基于Nr,Swiss-Prot,KEGG和KOG/COG四大数据库对两种植物的Unigenes进行注释表明南美蟛蜞菊与本地蟛蜞菊分别有20616、22478个Unigenes得到注释。其中,WTCK-vs-WT75中有6821个差异表达基因,WTCK-vs-WT75P中有8909个差异表达基因,WCCK-vs-WC75中有4134个差异表达基因,WCCK-vs-WC75P中有3797个差异表达基因,且这些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类别中与催化活性相关的基因中。在PEG模拟干旱与PAC共同作用时南美蟛蜞菊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参与苯丙烷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而本地蟛蜞菊差异表达基因则主要涉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碳源代谢、ABC转运等代谢通路。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的新型储能器件已经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内部的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器件的核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二氧化钼(MoO_2)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备受超级电容器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然而二氧化钼在作为电极材料时,其导电性性能不佳以及利用效率不理想等弊端导致其应用被限制。本论文以二氧化钼为主要活性物质,将二氧化钼在纳米化的基础上与碳材料进行结合形成具有开放结构的复合材料,并对这些
对于种羊而言,繁殖力就是生产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肉羊产业的经济效益。繁殖力差是制约养羊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从遗传本质上进行研究是提高繁殖力的根本方法。以
齿唇叶蜂属及Rhogogaster konow,1884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一个主要分布于古北区的类群。本文首次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宫旁加量调强放疗(IMRT-SIB)计划和中央挡铅常规宫旁补量放疗(IMRT-MB)计划的剂量分布,为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确定更适合放疗方式。材料与方法:选取入我院放疗科1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ⅢB期,且影像学证实未见远处转移。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ARs)。由一名物理师用Varian Eclipse计划系
本文以两种含锰量不同的低碳硅锰系含铌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热膨胀相变仪实验,热模拟实验,热轧实验和热处理实验等测定了实验钢的静态CCT曲线,研究了实验钢的高温再结晶行
太赫兹(THz)波是指频率在0.1到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具有低辐射、大带宽等特性。目前,关于太赫兹波的应用研究远逊于其邻近波段,形成了所谓的“太赫兹空白”。然而超材料的出
以煤热解为基础的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高价值利用发展方向之一。煤热解所产生的含焦油高温煤气在余热回收过程中存在焦油冷凝析出导致的受热面积灰堵塞以及传热能力低等问题,这使得高温热解煤气的冷却及余热回收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浙江大学所提出基于高温蒸汽冷却的热解煤气高温换热-高温除尘-余热回收/焦油冷凝回收的工艺技术,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验证含焦油热解煤气高温换热过程可行性
目的通过对99例不同中危因素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的预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住院的Ⅰa-Ⅱa期全部宫颈癌术后患者,排除含高危因素、未行辅助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后,最终纳入99例临床患者病例资料。99例患者根据中危因素个数分为中危因素=0个、1个、2个、3个四组,各中危因素组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光能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转化为ATP形式的化学能,同时将NADP~+还原为NADPH,这一过程会在叶绿体内形成两种形式的电子流。光解水产生的电子经过光系统I(P
乳腺是哺乳动物特有的一种外分泌腺,其分泌的乳汁对于后代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乳腺的良好发育是其充分发挥泌乳功能前提,因此,研究并揭示乳腺发育及营养调控机制对于提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