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destinyjack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已着手建立社区健身“六大健身体系”,其中设施服务体系是六大要素中的基础,它不仅是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为提高社区设施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体育文化的需求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社区相关体育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加上对上海市四个社区共4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研究者自己的实地观察结果,对社区体育设施服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论如下:1、受调查社区体育设施基本情况:社区健身用地人均面积少,大大少于上海市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反映出目前社区适用中老年人健身场地不足;健身设施少,社区健身苑、点器材人居数量太少。公共运动场缺乏,如门球等场地。上海社区体育以老年人为主,由于他们生活在小区及周围近距离的范围较多,他们对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年龄人群就更为强烈。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较难满足广大居民较高的体育需求。2、社区体育设施利用情况:上海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社区全民健身苑、点,其他依次为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公共运动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健身苑、点;公共运动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人群以中老年及退休者居多且女性居多,除了健身苑、点为各不同收入段居民的首选健身主要场地,其中月收入5000元以内和8000元以上的居民选择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比例略高于健身苑、点。大部分社区健身苑、点离居民较近,贴近市民,但是设施不够,器材较为陈旧。居民最希望得到增加的是设施数量、种类和附属设施。3、现阶段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人均体育面积不足;场地设施维修不及时、健身苑、点缺乏健身指导;社区公共运动场缺乏以及相应的管理处和盥洗室、适合老年人项目的公共运动场较少、管理服务不够规范、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或无现场工作人员,场地设施损坏严重、配套服务少(如饮料出售和物品寄存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面积小,设施少、收费较高、缺乏专业的指导和配套服务项目如淋浴等;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要落实到实际;4、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发展的对策:加大对体育健身设施投入;改善社区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不足;完善健身苑、点的硬件设施、提高指导服务;提高社区公共运动场的设施服务,统一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规范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及优惠措施,对于社区文化中心健身面积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一室多用,根据功能特点悬挂多种标牌,发挥资源共享的效果;加强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维护、更新所需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监督作用,学校本身应加强管理,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居民利用率。
其他文献
动车组是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走行装置,决定了列车运营速度和运行品质。动车组转向架轴承的工作状况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反射阵列天线因拥有空间馈电和大量单元组阵的结构特性,而具有高增益、强方向性和质量轻、机动灵活的特点,因此,反射阵列天线成为当前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围绕微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民族歌剧经历了“五四”运动后的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期、改革开放到
本论文以湘钢钢丝绳厂生产的中高碳钢丝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钢丝绳强韧性和疲劳性能,进行的组织性能及工艺研究。钢丝在大拉后,进行铅浴淬火再中拉和细拉可以显著提高钢丝的强韧
本文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战略规划为基本论域,以公民的个人品德养成为切入点,并以德性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立论之基本解释框架和理论范式。通过建立起公民道德教育与德性伦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机动车数量日益增长,机动车交通事故数量也相应上升。机动车交通肇事所引发的工伤事故成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重要内容。工伤事故本身就是一个繁杂的法理
目的:采用Biodex动态平衡仪对正常人平衡功能进行重复测试,并与闭眼单脚站立、米字型测试、改良功能性前伸进行比较,旨在研究Biodex动态平衡仪的重测信度、测试者间信度、校
本文从脾虚论治消渴病,认为消渴病的病机当立足于脾虚。文章首先讨论了脾的生理功能,认为藏象学说中的脾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脾和胰腺,而其生理功能远大于脾、胰之和。根据现
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国家建立的最能有效地调整人事关系纠纷的一项救济制度,这也广为社会各界所认可,有事找“仲裁”,成为解决人事纠纷的通常办法和渠道。然而,除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