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试验与理论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得到广泛工程应用,其优异性能依赖于钢管与核心混凝土间的复合作用。但工程实践显示,在恶劣、往复、持续的野外环境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存在界面脱粘脱空现象,这削弱了其复合增强作用,并最终影响钢管混凝土的长期工作性能和结构安全。鉴于钢管混凝土两种材料热工性能参数不同,实际工程中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强烈太阳辐射作用时,钢管混凝土截面会产生较大温差导致两者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较大温度应力,此外钢管混凝土结构还受到核心混凝土收缩徐变与荷载等多因素影响,进一步导致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界面性能研究的复杂性。因此,研究太阳辐射、轴压荷载、核心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多因素影响下的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及优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法,分析了太阳辐射及太阳辐射-轴压荷载耦合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主要内容包括:应力盒法定量测试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试验;太阳辐射模拟器的设计制作与测试分析;太阳辐射及太阳辐射-轴压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试验、界面性能数值模拟、界面脱粘机理和界面优化理论等工作。  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温度梯度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典型特征,最终稳定温度梯度沿直径方向呈对数分布,向阳面与背阳面最大温差达19℃。单一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界面拉应力增量为2.4MPa,此效应增加了界面脱粘的趋势。  (2)混凝土自应力可有效地改善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的界面受力性能,避免其截面不同部位由于较大的温度应力梯度所引起的界面脱粘,同时,混凝土自应力对太阳辐射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界面间隙产生部位及其大小变化有一定影响,故对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实际钢管混凝土构件核心混凝土限制膨胀率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上两种情况对界面性能的影响。  (3)在太阳辐射-轴压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管外壁及界面向阳面和背阳面应力状态显著不同,并随着轴压荷载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弹塑性状态,向阳面钢管塑性发展较快,同时向阳面界面径向应力随荷载水平增加发生拉压状态转变,这与试验所观察到的破坏形态相符。有限元分析也表明,受太阳辐射作用的试件所产生的中轴线偏心以及不均匀温度场所引起的膨胀变形和相应温度应力加剧了混凝土的整体应力场以及与钢管间复合作用的有效持续发挥,并改变了界面状态和受力性能。  (4)应用热弹性力学理论,得到钢管混凝土柱体自由膨胀率与限制膨胀率解析关系、钢管混凝土自应力与引起该自应力的核心混凝土自由膨胀率解析关系以及核心混凝土自由膨胀率“可行域”,形成了基于核心混凝土膨胀性能精细设计的钢管混凝土界面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太阳辐射对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钢管混凝土界面脱粘机理和界面优化方法,可保障恶劣环境下钢管混凝土界面性能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工作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粗粒料是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与以前研究较多的细粒料相比,它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为止,粗粒料的力学性质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大型常规三轴试验,数值计算所采用的本
双酚A(BPA)的“安全替代物”双酚S(BPS)由于也具有类似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因而逐渐受到水处理研究者的关注。基于过二硫酸盐(简称过硫酸盐,PDS或PS)的高级氧化技术能产生高氧化活性的硫酸根自由基迅速氧化有机物因而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PDS正常情况下很稳定,需要活化后才能发挥其氧化性降解有机物,大部分的研究者仅注重于活化方式的探索以及有机物的降解。因此,深刻理解PDS活化后的反应动力学以及未
学位
由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柱构成的组合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随着结构设计理论和材料性能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层建筑向更高、跨度更大的方向发展,稳定性问题将更加突出。
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结构部分以外的所有构件,大跨空间结构中,常见的非结构构件有马道、风管、灯具、音响、吊顶等屋面吊挂物。吊顶系统对于完成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着重要的作
断裂已经成为许多行业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钢结构这一领域同样也不例外。在1994年北岭地震和1995年阪神地震中,梁柱连接发生了大量的脆
近年来,纤维混凝土构件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工程领域,而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与其内部纤维的分布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研究纤维在混凝土构件中
密肋壁板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其安全性及实用性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密肋壁板结构进行动力检测,分析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给出密肋壁板结构的
在1994年美国的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中,曾经被认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钢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发现了大量的脆性断裂现象。地震后人们对新型钢框架梁柱连接形式及其对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阶段,将是我国公路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新老路堤施工的时间差异,导致新老路基产生明显的差异沉降,进而使结合部路面产生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日本Kobe地震的震后调查,引发了工程界对于钢框架结构梁柱连接断裂破坏的广泛研究。节点的断裂失效模式,可归结为应力集中区域的超低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