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铁基氧化物催化制备表征及“CO+NO”和“CO+O2”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以常见金属Cu的无机盐为原料合成铜掺杂的中孔MCM41,以期得到高含量、杂原子处于MCM41骨架中的中孔材料。主要结果为:  1.以硝酸铜和硅酸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成功合成了铜含量高达26 wt.%的中孔MCM41,其比表面为525 m2/g、孔径为3.11 nm。  2.详细研究了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室温、pH=9-10(弱碱性)、反应72 h为最佳制备条件。  3.多种表征手段的结果表明,铜原子进入了MCM41骨架中,形成了Cu-O-Si键。铜原子处于八面体配位场中,周围有4-6个氧原子与其配位。  4.所得催化剂对NO+CO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具有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  用硝酸铁做前体改性CuO/γ-Al2O3,制备了一系列CuO/Fe2O3/γ-Al2O3催化剂,用XRD、TPR等手段表征其性质,并考察了这类催化剂在NO-CO和CO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得到以下结果:  1.分散在γ-Al2O3的氧化铜会因为硝酸铁溶液的加入而溶解。  2.分散的铁物种存在两种状态,分别对应于分散在γ-Al2O3表面D层和C层的铁物种,铁物种的分散容量与“嵌入模型”相符合。  3.于表面铁和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铁和铜物种比其作为单一物种分散在γ-Al2O3表面时更容易还原。而分散在γ-Al2O3表面D层的氧化铜相对于C层的氧化铜更容易被氢气还原。  4.对NO+CO催化反应的结果表明,CuO/Fe2O3/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分散态的氧化铜为活性物种。  第三部分  选取Fe(NO3)3·9H2O和La(NO3)3·5H2O为合成原料,采用不同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超声法和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用XRD,TEM,BET,CO-TPR,H2-TPR和M(o)ssbauer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得到以下结果:  1.用不同方法制各出粒径大小不同的钙钛矿型LaFeO3样品。其中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对CO+O2催化反应的活性最高。  2.H2-TPR、CO-TPR及M(o)ssbauer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样品中存在一种新的表面物种,这可能是活泼的表面氧物种,从而导致了反应活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化学法,以苯胺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对甲基苯磺酸为掺杂剂合成了聚苯胺(PANI),并首次以La2O3为诱导剂合成了PANI纳米纤维(PANI-La2O3)。用标准四探针法测定
碳点(Carbon Dots,CDs)是近年来新兴的荧光碳纳米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和有机染料,CDs具有优异的水溶性、低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光漂白能力和独特的荧光
高效利用太阳能是解决当今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具有理论光电转化效率(PCE)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第三代太阳电池
界面非线性光学手段,包括光学二次谐波(SHG)和和频振动光谱(SFG),在过去的不到三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光学二次谐波在数据定量测量以及定量分析方面的进展进一步拓宽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今年7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3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立法法的
氧化钪(Sc2O3)微纳米粉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以优质的Sc2O3纳米粉为原料制备的Sc2O3透明陶瓷是一种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材料,现已成为了单晶的可替代材料。在粉
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通化县地税局结合本局实际,坚持做到“四个保证”、“三个结合”,认真开展了“学教”活动。一、坚持做到“四个保证”,强化学习教育措施第一,突出重
本论文工作建立了水溶性蛋白质溶菌酶稳定金纳米粒子的技术;探讨了溶菌酶在DAN分子上的组装;发现了溶菌酶微米管的自组装形成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   主要工作内容:   1.
通过微加工技术将芯片片基蚀刻成各种微米结构的微通道网络或点阵结构,再对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使其表面生成羟基、氨基或醛基等活性官能团,然后就可以用于固定酶、蛋白质、抗原
铱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研究本论文着重研究铱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高效率非掺杂的红、绿、蓝三基色电致磷光器件引入功能化的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