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而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的客观存在性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自建国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下行特征明显的背景下,研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16年,从全国各个地区的GDP增速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放慢、东北最弱的特征。自2012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伴随经济增速的不断下滑,东北地区由人口净迁入转为净迁出,人口的大量外迁严重威胁并制约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于两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甚少,且多数研究仅从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单方面影响进行探讨。论文根据中国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叠加以及后项逐步回归等方法,对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思路、创新与结构安排进行介绍。第二章对迁入率、迁出率、净迁移率和区域人口迁移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人口迁移、人力资本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之后从理论上分析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一般作用关系。第三章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态势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本章首先从人口分布的总体态势、区域间和乡城间人口分布的变化对我国人口分布态势进行梳理。然后,从人口的数量变化特征和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变化。最后,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第四章首先梳理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再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归纳,总结人口迁移的特征,具体包括东北地区迁移人口的数量说明、分布特征、年龄和性别等属性特征以及移民素质等。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即人口迁出的城市群外迁模式、人口迁入的“地缘”导入模式和乡城人口迁移的经济导向集聚模式。第五章为计量分析部分。本章首先构建了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两大系统的关联度。在得出两系统存在密切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以往研究,构建本文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计量模型,对“五普”和“六普”的计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针对东北地区目前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六章对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一)东北地区由“四普”时期的人口净迁入转为“六普”时期的净迁出,且人口迁移的整体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二)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整体上处于乡城人口迁移阶段,且中部集聚趋势明显。(三)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具有复杂性,但经济是主要的迁移动力。(四)东北地区人口红利并未消失。(五)东北地区的迁入人口主要属于地缘导入,这种就近迁入的现象符合拉文斯坦定律。(六)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逐渐扩大趋势,需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