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对短时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在我国各烟区均有发生,繁殖周期短,发生量大,通过刺吸寄主汁液直接为害,造成烟叶产量降低和质量下降;并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灾害。近年来山东烟区烟蚜的发生规律从原来的双峰型转变为单峰型,即7月份的第二个发生高峰消失,分析原因可能与近年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有关。本研究借助生物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高温对烟蚜的发育、繁殖、取食、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基本明确了烟蚜对短时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短时高温对烟蚜的发育、繁殖及取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初产若蚜每天在30℃、35℃和40℃下处理1、2和4 h的发育历期及成蚜的繁殖力,并应用刺吸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和分析了成蚜在30℃和35℃下处理1和2 h后及在25,28,30和35℃恒温下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短时高温胁迫使若蚜存活率及成蚜寿命和繁殖历期显著降低,促进成蚜取食但抑制其繁殖力。(2)烟蚜在短时高温胁迫下的抗氧化反应:测定了烟蚜成蚜在30℃、35℃和40℃下处理1、2和4 h的MDA含量、T-AOC、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短时高温胁迫后烟蚜体内MDA含量增加,说明高温胁迫会导致氧化胁迫,而烟蚜会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来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抵御高温胁迫的危害,特别是CAT、SOD和POD活力在25℃~35℃范围内,随胁迫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当温度达40℃,胁迫时间达4 h时,烟蚜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各抗氧化酶活力反而降低,这可能与酶蛋白等大分子的结构遭到破坏有关。(3)烟蚜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短时高温胁迫后烟蚜的55个显著上调unigene,10个显著下调unigene,通过差异表达unigene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多参与转录过程,即烟蚜抗高温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转录过程中。上调unigene中包括8个热激蛋白家族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其中2个属于Hsp90家族,5个属于Hsp70家族,另1个(c36394_g1_i1)因序列过短无法聚类。这表明热激蛋白家族基因在生物抗高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4)烟蚜hsp70基因c DNA片段克隆及表达量分析:为验证RNA-seq的结果并分析热激蛋白家族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模式,我们挑选转录组测序中上调表达的Hsp70基因(c3602_g1_i1),克隆获得了767 bp的片段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其在短时高温胁迫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短时高温胁迫后烟蚜的hsp70基因表达量会显著提高,这也支持了RNA-seq的分析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多方面研究了烟蚜对短时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生物学方面,其寿命及繁殖都会受到抑制,但同时也会加大取食;生理学方面,CAT、SOD和POD等抗氧化酶活力会显著提高;分子生物学方面,以热激蛋白为代表的部分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且多数上调基因集中在转录过程中。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高温对烟蚜种群的影响,可为烟蚜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分析在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胸外科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
该研究在成功摸索出甜菜夜蛾人工饲养方法的基础上,用水盘漂洗法,对甜菜夜蛾雌性生殖系统逐日进行剖检,搞清了其构造的解剖学特征及不同时期的解剖学变化;通过石蜡切片法,搞
为解决全省民国档案目录采集报送工作中遇到突出问题,落实“讲、敢、改”专题教育和2019年省馆“学习整改提高年”的要求,3月7日、8日,省档案馆(局)邀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
期刊
目的:稽留流产患者身心照护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和身心照护整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的观
目的: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实施治疗.结果:在白细胞
目的:探究针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胃肠外科患者,随机分
该文综述了具有生物活性异恶唑衍生物的研究进叫强归纳了异恶唑的合成方法,对生物活性有机膦化合物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设计合成了34个新的有机次膦酸衍生物.化合物按结构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近2年来某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