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科技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和政治资源。能源技术的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能源科技是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必须依靠能源科技创新。而加快能源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推进。然而,过去的能源政策往往缺乏与产业及科技发展之间的横向连结,这也成为完善能源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机制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时间为主线,全面系统地梳理新中国建国以来能源科技政策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模型设计等方法,借鉴和参考各种相关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能源科技政策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首先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将我国建国以后的能源科技政策划分为两个大阶段,并进一步细分为六个时期分别加以具体的分析。根据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并评价了每个时期的能源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结了各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这六个时期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7)、经济“大跃进”时期(1958-1965)、经济“受挫”时期(1966-1976)、恢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1977-1990)、经济快速发展时期(1991-2000)、国民经济大发展时期(2001-2010)。在资料总结和经验分析之后,本文接着阐述了政策评估的逻辑、流程和方法,区分和界定了与能源科技政策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套能源科技政策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评价模型的五步分析法系统地评述了我国的重大能源科技政策,对我国的能源科技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未来中国能源科技政策发展的六条建议,并指出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协同。
其他文献
合法性概念是当今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古以来就成为政治论著的焦点。本文以哲学史为背景,系统分析了合法性的概念内涵、资源来源、内在结构、理论观点等,展现了合法性概念的多元结构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本文通过五章的论述来展开这些观点。  其中,第一章是导言。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尝试明确合法性的可能来源,并论证政治秩序合法性基础的内容。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理
学位
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过程中,魏晋时期的玄学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玄学家对言意关系的讨论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自汤用彤先生起,学界对“言意之辨”展开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文化前提入手,首先梳理了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家、道家、名家等对名实关系问题的认识,这是由于先秦哲学是实在本体论的,所以作为认识论的言意关系问题并未成为直接研究对象;而后分析了
学位
实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特征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追求的崇高目标。唯物史观始终关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定位于唯物史观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层面。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探索人的发展问题,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诠释唯物史观,可以展现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有利于根据社会历史发展建构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系。  时代变革、社会
休谟的动机论证说明了行为驱动机制中理性和激情各自的功能,与道德理性主义的观点不同的是,他指出了理性的限度,并强调激情在动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的意志的影响。在休谟看来,理性和激情在行为驱动机制中有着相当平衡的角色分工:理性单独不能产生行为,它只能为行为目的的实现提供工具性的指导,激情(欲望)是行为动机的根源。这一观点遭到了20世纪道德哲学界的认知主义者托马斯·内格尔的批评,内格尔试图建立一
学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悄然而至,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资源共享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讨论话题中,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总体上粗略地缕析信息资源发展进程就会发现,信息资源伴随着人类的产生、成熟而逐渐成熟,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手段,信息资源共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社会的大潮把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推到了社会的前沿,社会成了信息资源共享工
学位
本文对发展银色建筑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而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表现,绿色建筑思想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绿色建筑是在能源、土地、用水,材料等方面进行最大限度地节约,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有效地利用空间,适于人与自然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
学位
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经济组成中十分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缓解社会经济中的矛盾,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拉动社会经济持续前进,为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企业文化和技术的创新。本文以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为研究主体,先是对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了与研究主体相关的三条关系:文化与技术、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
告子等人的人性论以生理欲望为性,孟子的人性论以道德意志为性,二者都符合“性”的基本特征,因而同属于“性”的基本范畴。但是由于在实践的结果方面,生理欲望的实现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会受到“命限”的影响,而道德意志的实现则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所以孟子从道德实践的角度出发,把生理欲望排除在他所认同的“性”的范畴之外。不过在实践的动力方面,生理欲望具有相对充足的“自动力”,而道德意志所具有的“自动力”
学位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孟子的性善论以“善”为线,以天、性、心、气为节点逐渐展开。孟子言性善,即关照天,又侧重人,最终不忘复归于天,这本身就是一套自证自圆的逻辑结构。本文遵循孟子性善论自身的逻辑结构,将其系统化,为今后的孟子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不再着眼于某个概念,而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天人相合,善自流转,仁义内在,气质溢显。  本文共分为五章,分别叙述孟子“天”、“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背景下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进展及相应的公共政策,本文以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以下简称“CCS”)技术为对象,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创新系统、公共政策等相关理论,运用问卷调研、社会网络分析、实物期权模型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创新管理及公共政策等相关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CCS技术成为国际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