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瞻记忆是指对将来发生事件的记忆,包括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三种基本形式。作为记忆领域的新兴热点,前瞻记忆的加工是否有认知资源的参与,认知资源参与的形式至今仍是争论不休,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另一方面,当前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多从任务难度、认知负载、任务情境等角度出发,考察认知资源自下而上的分配,自上而下角度的研究非常匮乏。 因此本研究的4个实验,从自上而下的角度,以指导语调控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的重要性、指导语布置的前瞻线索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为自变量,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成绩为因变量,考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实验一对在不同指导语的诱导下,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重要性不同时被试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重要性的指导语诱导对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的成绩影响非常明显,被强调重要的那项任务被试完成的更好。 实验二是对前瞻线索是否出现这一条件对被试成绩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前瞻任务布置后,无论前瞻线索是否出现,被试的当前任务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前瞻线索出现的组里,前瞻任务成绩显著好于当前任务,说明有部分认知资源被分配给前瞻任务中去。 实验三是对前瞻线索是否按时出现这一条件对被试成绩影响的研究,前瞻任务线索按时出现组的前瞻绩效明显好于不按时出现组;对比后半段没有前瞻任务只有当前任务的成绩时也可以发现,前瞻任务明确告知结束组的当前任务成绩明显好于前瞻线索不按时出现组,说明在有前瞻线索存在时,被试始终处在警戒状态,始终有部分认知资源投入前瞻任务的警戒中。 实验四通过前瞻任务的ERP研究,进一步探讨前瞻记忆的加工。发现当有前瞻任务存在时,在400~550ms,会有较明显的P3b出现,而不是P3a,证明前瞻线索的出现对于被试来说并不是无关的新异刺激,而是概率较小的靶刺激,实验组的潜伏期更靠后表明虽然前瞻任务不常出现,但被试始终在每次判断时都进行了比单纯执行当前任务的被试更复杂的认知加工。 最后,论文对通过诱导范式进行的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诱导范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前瞻记忆加工的PAM理论,前瞻记忆的过程是一个耗用认知资源,且需要全程警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