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ost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Nabokov's Mirror-Reality Complex in Lolita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一位俄裔美国作家,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学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二战后的西方社会,在文学领域表现为一种拒绝单一真理的姿态。后现代主义作家提倡多元化,对各种可能的文本解释、现实、不确定及悖论展现出包容和认同的姿态,接受并宽容各种标准或者差异。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先行者,纳博科夫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小说就是身为艺术家的作者利用文字搭建而成的游戏殿堂,各种从小说中探寻真实的努力都是徒劳。   在诸如《防御》、《绝望》、《奥勒留》、《洛丽塔》、《眼睛》等小说中,形形色色的英雄及反英雄人物深陷于同样的困境难以自拔。他们唾弃并鄙夷自己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称其为“虚幻”。生活在与自我格格不入的真实世界中,他们不断尝试利用想象建造起独属自我的梦境,并将这一自造的梦境强加在周遭的现实之上。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要么遭遇自身梦境的彻底破灭,要么给牵涉其中的他人带来伤害。这个含有悖论意味的主题出现在纳博科夫的多部作品中,也在他颇具争议的《洛丽塔》中有充分展示。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在少年懵懂时期的一次恋爱中受挫,自此以后便迷恋于早熟的少女。这一潜藏的迷恋伴随亨伯特进入中年,并在他遇见13岁的少女洛丽塔后浮出水面。亨伯特为自己编织了一张精巧、美丽的爱情之网,洛丽塔成了他实现这一梦境的工具。他坚信自己人为幻想的真实,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诡计,企图实现这一幻想。追寻的最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深爱的都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少女,而是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个梦境。梦境幻灭后,他终于接受了周遭的现实,承认了自己谋害奎尔蒂以及洛丽塔的事实。小说中,作者并没有对亨伯特进行任何形式的道德审判。但有着两面性的亨伯特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既可恨又值得同情的人物。   本篇论文由四章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洛丽塔》一书的主要情节及研究概况。该沦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出发,对《洛丽塔》一书中的虚幻-现实主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纳博科夫作家本人及他的相关作品。第一章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大体介绍。后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他们创作的文本中,个体经验和活动也有了欺骗性和虚幻性,现实不再是一成不变、可以信赖的事物。第二章分析了支撑纳博科夫虚幻-现实这一主题偏好的创作观。宣称小说为艺术作品的纳博科夫,在他的作品创作中进行了各种实验,并在他最悲剧的小说故事中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纳博科夫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热切追求很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任何性质的派系及归类的憎恶。但他对现实“主观、善变”的看法却与后现代主义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第三章主要讨论反映在《洛丽塔》一书中的虚幻-现实主题。有关镜子的比喻在这部小说中比比皆是,它们暗示着个体束缚和囚禁,从而进一步营造出文本中无处不在的虚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效果。第四章阐述了纳博科夫所钟爱的写作技巧及主题在他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和主题特色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它们一起营造了纳博科夫的虚幻-现实情结。最后是结论部分。纳博科夫写作的时代见证了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这种高速发展对人类现实观的重创。纳博科夫的虚幻-现实主题偏好是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的共同爱好。纳博科夫在小说中并没有对亨伯特进行任何形式的道德审判或批评,他似乎在暗示,在这个疯狂和荒唐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艺术方法建立起独属自己的艺术世界,来抵御这一日常世界的疯狂现实。作家同时警告,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以免在其中任何一个世界里迷失自我。
其他文献
长征时期是我军测绘工作条件最艰苦,资料最缺乏,但又是工作最活跃的时期。我从事测绘工作4年多就有一大半时间是在长征途中进行的。这一段历史后来成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到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意义”这个古老的话题,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密切关注和研究的中心课题。而翻译也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事实上,在整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抱怨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已经较多,但大都是运用话语补全测试法(DCT)收集语料,且大多数研究是对两种语言中的抱怨进行对比分析。另外,作为研究对象的抱怨多是
本文旨在研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和对译文的评价作用。通过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的对比分析,本文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指导和评价儿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从话语意义的层面上分析广播英语新闻报道的对话性特征。“对话性”和“广播英语新闻”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汇。   对话性是对与对话相关的一些特征的总称,而对话被看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