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需求日益增强,由此引发了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提高能源效率、推进低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当前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背景下,对考虑碳排放约束的能源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能源投入的非期望产出(CO2)纳入全要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对2005-2012年湖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研究,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为湖南省提高能源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湖南省总体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仅为0.660,说明湖南省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存在,能源效率节能减排空间很大,但样本期内全省能源效率逐步提升。而区域间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其中张家界市的能源效率值最高,达到0.926,紧随其后的常德市、长沙市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而娄底市能源效率最低,仅为0.350。从省内的大经济区域来看,长株潭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2008年后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地区在2008年被批准成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后,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同时对各地区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娄底市、湘潭市、岳阳市、郴州市和株洲市是湖南省的“节能大户”,是节能的重点整治区域,娄底市、湘潭市和郴州市减排潜力最大,且均超过80%,CO2减排具有巨大的改进空间。而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大湘南地区能源效率相对较低,节能减排潜力大,总可节约能源占全省42%,总可减排CO2占全省55%,湘南地区成为湖南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对湖南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济规模、信息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对湖南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结合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湖南省建设“两型社会”背景提出能源效率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