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的多源降水数据融合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水是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参量。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大气环流因素及下垫面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此外,作为地球“第三极”地区,其降水对区域河流水资源供应、生态调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青藏高原降水观测站点稀疏,降水资料极其匮乏,对水文水资源、灾害预警监测等相关研究的开展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获取该区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数据成为青藏高原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获取实测站点稀缺的地区时空连续的降水数据提供了契机,目前较为先进的新一代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降水产品,虽然空间覆盖范围覆盖全球,空间分辨率(0.1°)相比其他卫星降水产品最高,但在进行相关研究时空间分辨率仍然很低,空间细节较少,且在下垫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探测精度仍然不够理想,仍难以满足各项研究对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降水数据(1km)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首先在基于“真值”的地面典型站点数据,对青藏高原上不同时空尺度的GPM降水产品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从降水量、雨天频率、概率分布方面融合实测站点日降水的精度,校正其偏差;进一步考虑了地形地貌因子的影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生成了月降水融合因子,与植被覆盖因子、近地表气压、蒸散发和近地面气温因子构建了空间降尺度因子数据集;最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对GPM卫星降水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以获取资料稀缺的青藏高原地区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降水数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青藏高原区域,GPM降水产品在不同时空尺度精度表现差异较大,对日降水事件的探测精度表现出从降水较少的西北部和中部腹地向东部降水较丰富的山地区和平原区域转好的趋势。此外,从GPM对不同降水强度事件的探测精度来看,GPM对日降水量小于2 mm微小雨事件的探测能力最好,对日降水量介于(2~10 mm)中雨事件的探测能力次之,而对日降水量超过10 mm大雨事件的探测能力最差。存在对微小雨天数高估和对大雨天数低估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青藏高原中部腹地以及西北部的中高海拔洪积平原区表现的更加明显,导致GPM产品在干旱区和湿润区对降雨的量探测误差较大,西北干旱区倾向于高估,东南湿润区倾向于低估。月尺度上,GPM探测能力优于日降水,与实测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0以上,但具有更高的均方根误差值。整体呈现出略微高估降水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在年均降水量较大的中部、东南部区域性能较好,但探测性能不稳定,在降雨的量上差异较大,在气候干旱的西北部区域整体较差。(2)采用线性比拟、局部强度缩放法、概率分布方法融合的GPM降水数据能够很好的保留降水时间序列中的极值和雨天频率特征。在空间分布上,融合后的日GPM降水产品呈现出从较为干旱的西北部区域向较为湿润的东南区域精度转好的趋势。相比于原始GPM降水产品,总体上融合实测站点属性的GPM日产品精度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采用能够很好表征变量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考虑地形地貌因子将点上的融合精度拓展到空间平面上,得到了综合考虑地理因子造成的空间异质性和实测站点的自身精度属性的融合月降水因子,与实测站点降水时间序列验证后,与原始GPM产品比较均方根误差增加,相关系数在0.90以上。(3)基于引入的融合降水因子和所选择的植被覆盖因子、蒸散发、大气压力、气温4个空间降尺度因子,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的局部窗口对原始GPM降水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后,空间分辨率达到了1km,相比于原始GPM降水产品能够展示更多的空间细节,更能体现高原上降水的空间异质性。此外,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降尺度结果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与原始GPM降水产品无论是高值还是低值分布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降尺度结果在高原不同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降水较为丰富的东南区域和中部洪积区域总体提升效果更优。经实测降水验证,原始GPM降水产品与观测降水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3,均方根RMSE为50.45 mm,相对偏差BIAS为-0.38,相比原始GPM降水产品依次提高了0.01,12.67 mm和0.06。结合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水文模拟的结果表明融合降尺度产品的水文模拟效果更优,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总体上,融合降尺度后的降水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也具有一定的水文模拟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水力机械在我国能源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使得河流中的含沙量较高,导致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易受磨损和空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对水力机械过流部件的耐磨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将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有限元的均质化方法研究周期性单胞和代表体积单元不同颗粒形态参数对复合材
学位
水光蓄联合互补发电技术将梯级小水电、光伏发电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组成一个系统,由于光伏这种清洁新能源不稳定的自身特性,需要利用抽蓄电站以及梯级小水电快速调节能力来弥补光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等缺陷,高效消纳光伏发电,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平稳并网。这种互补发电的运作导向对于水电站的调度要求更复杂,对水轮机组运行调节需求更精细。本课题以水光蓄联合互补中猛固桥水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流道稳态及非稳态数值模拟
学位
本课题是四川省工业发展资金项目-“畜禽粪污多相非牛顿流体太阳能泵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实际的畜禽粪污不仅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而且还是气液固三相流体介质,在与抽送单相介质的凸轮转子泵相比,抽送畜禽粪污时,在运行条件、性能参数和设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等存在明显的差别。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转子的结构几何参数,还必须考虑复杂介质成分对凸轮转子泵运行性能的影响,为了尽可能提高泵送系统的效率和运
学位
磁流体密封能够实现轴与密封部件的无接触旋转,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然而,用于密封液体时,由于结构及性能问题导致磁流体密封普遍存在不稳定性。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开展磁流体密封液体的研究,在航空、船舶、核电、水电、医疗、化工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从对现有装置用于密封液体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研究了磁流体密封液体失效机制,提出一种优化聚磁结构,对液体密封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
学位
报纸
大坝泄洪期间,下泄水体卷入大量空气,使得下游水体气体压强高于大气压,导致下游水体呈现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的状态。TDG过饱和水体对下游鱼类的生存带来严重损害,使得鱼类患上气泡病并致其死亡。TDG过饱和由此破坏了下游水生生境的稳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此外,高速下泄的水体通常掺和泥沙进入下游,而含沙水体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威胁其生存。鱼类
学位
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受水区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山脉交接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不均匀阶梯状逐级降低,区域降雨分布不均,季节性差异极大,整体上缺水严重。而受水区是云南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也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因此水源供需问题亟待解决。滇中引水二期工程通过管涵、输水干渠及隧洞等方式,将外调水量输送给受水区的城镇水厂、湖泊水库等配水节点,但由于区内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学位
河口作为海洋和内陆河流的衔接区域,外海潮波所携带的盐分在区域内的扩散与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了探讨内河径流以及外海潮位变化环境下,河口区盐分扩散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本文以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中重点建设的万泉河河口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河口水动力学模型MIKE21,对万泉河河口区典型丰、平、枯月份中河道内的盐分扩散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通过河道内实测的盐度数据对模型
学位
随着我国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于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转换工况时的不稳定性问题研究愈发重要。目前对于水泵水轮机泵工况断电导叶拒动过程瞬态流动三维研究相对较少,理论体系不完整。为了反映该过渡过程中,机组处于不同工况区时内部瞬态流动特性,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过渡过程中水泵工况、水泵制动工况及水轮机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泵工况断电导叶拒动过程数值模拟
学位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油气资源开发逐渐由陆上向深海进军,多相混输泵作为深海油气资源输运的核心装备之一,具有结构紧凑、流量大、效率高、寿命长、工作范围广以及对泥沙不敏感等特点,综合性能较为优异。但由于多相混输泵的特殊结构,导致在气液两相工况下其内部流动机理极其复杂,拟获得性能优良的多相混输泵模型,最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混输泵结构。基于此,本文以自主研发的螺旋轴流式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