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Aβ对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钾电流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AD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增加是AD的中枢病因性过程,凝聚态Aβ具有明确的神经毒性作用。AD患者早期海马及内嗅区就可出现大量Aβ胞外聚集,加剧神经纤维缠结,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是AD形成的主要因为。但也有研究提出,在AD发病早期,未出现Aβ沉积和神经元凋亡的情况下,可溶性Aβ寡聚体就能够引起记忆损伤,作用机制不详。研究发现,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均存在钾通道功能异常,海马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海马细胞膜上存在多种钾通道,对调节突触前、后膜兴奋性有多种作用,其活性与表达改变将影响其功能。海马CA3区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关系尤为密切。分析认为,Aβ及其引起的级联反应可能直接和/或间接影响钾通道活性与表达,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
   本实验研究可溶性Aβ25-35对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观察加入不同浓度可溶性Aβ25-35前后不同时间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峰值及其对IA和IK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可溶性Aβ25-35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AD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药物的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方法: 选用10-11天Wistar大鼠,断头取脑,用振动切片机将脑组织切成350μm厚的冠状脑片。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分别记录加入不同浓度可溶性Aβ25-35前后不同时间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A和IK峰值及波形,描记Ⅰ-Ⅴ曲线和动力学曲线。应用软件Igor5.01、Origin7.5对IA和IK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
   结果:
   1.加入可溶性AB25-35前,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A峰值分别为1346.67±95.70、1256.67±60.64和2200.00±198.39pA(n=7),分别加入1.0、2.5、5.0μmol/L可溶性Aβ25-35后IA峰值均减小,减小的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可溶性Aβ25-3525min后,IA趋于稳定,IA峰值分别为708.67±76.39、581.67±36.40、864.25±118.01pA,可溶性Aβ25-35对IA峰值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5.65±5.36、53.11±6.73和61.28±4.3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可溶性Aβ25-3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9,P<0.05)。加入可溶性Aβ25-35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A的Ⅰ-Ⅴ曲线下降,下降的幅度随去极化而增大;IA的激活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曲线均左移,左移的幅度随可溶性Aβ25-35浓度增加而增大。
   2.加入可溶性Aβ25-35前,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峰值分别为1314.44±57.29、1301.85±38.16和1095.00±25.34pA(n=8),分别加入1.0、2.5、5.0μmol/L可溶性Aβ25-35后IK峰值均减小,减小的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可溶性Aβ25-3527min后,IK趋于稳定,IK峰值分别为592.00±30.07、528.00±40.00和418.00±50.10pA,可溶性Aβ25-35对IK峰值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7.52±1.94、60.55±3.58和62.04±5.0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可溶性Aβ25-3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64,P>0.05)。加入可溶性Aβ25-35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K的Ⅰ-Ⅴ曲线下降,下降的幅度随去极化而增大;IK的激活动力学曲线左移,左移的幅度随可溶性Aβ25-35,浓度增加而增大。
   结论:
   1.可溶性Aβ25-35对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A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可溶性Aβ25-35使IA的激活动力学曲线和失活动力学曲线显著左移,左移的幅度随可溶性Aβ25-35浓度增加而增大。
   2.可溶性Aβ25-35对新生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神经元IK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但在1.0~5.0μmol/L范围内,其抑制作用的浓度依赖性不显著。可溶性Aβ25-35使IK的激活动力学曲线显著左移,左移的幅度随可溶性Aβ25-35浓度增加而增大。
   3.可溶性Aβ25-35对IA和IK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直接和间接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对AD早期一些临床症状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陕北黄土区域地质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陕北黄土的宏观特征和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常规直剪试验、三轴试验,研究了陕北Q黄土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了陕北Q黄土随含水量变化的抗剪强度公式;运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以体积含水率为因变量的一维降雨入渗模型,并求出其数值解,根据陕北地区的降雨特点,设定不同的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
学位
纳米TiO因其光催化活性高、无毒、价廉、稳定性好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是TiO的带隙较宽(3.2ev),能利用的太阳能仅占太阳能总量的大约3%,论文采用稀土La掺杂以拓宽TiO光谱响应范围并提高其可见光催化能力。论文采用sol-gel法制备了La掺杂TiO/高岭石光催化材料。研究了掺杂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五种因素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分别以模拟印染废水酸性红G、罗丹明B和
学位
本文针对E31油臧层内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期水驱波及体积小、驱油效率低等特点,以剩余油研究为中心,借助于数学地质统计方法,综合利用该地区的地质、测井、生产测试资料和生产动态信息等,使用相控模型深入开展了储层模型的精细研究,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油藏动态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定量储层预测模型的建立、油减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本地区在宏观规模非均质模型上剩余油的形
学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日益便利,随之而来的振动噪声问题也愈发突出。列车运行时,列车动荷载引起的低频振动会对沿线的居民、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精密仪器等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在众多减振措施中的减振效果最好,但对低频振动的隔振效果较差。浮置板轨道基频越小,减振效果越好,同时,基频附近的振动放大现象也愈明显。针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放大的现象,本文将准零刚度隔振理论应用于改进
随着列车运营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列车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轮轨间作用力是用来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因此,实时准确的测量轮轨力,并基于监测数据对列车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确保列车的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目前为止测力轮对方法是最准确、最直接的轮轨力测量方法,但是测力轮对需要打孔,影响了轮轴的使用寿命,使得测力轮对难以在运营车上长期使用。因此,发展一种能够在运营车上长期使用并且准确可靠的
学位
本文对国内外车站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内高铁站与日本新干线的车站布置形式及列车接发量,提出车站的咽喉布置形式是影响我国列车间隔时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车站运营角度分析发现咽喉布置形式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咽喉区长度和平行进路的设置。  从线路连接的设备与方式、到发线的各项因素、平行进路的设置以及车站的衔接方向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各因素对咽喉布置形式的影响,明确咽喉布置形式的根本表现形式为咽喉区的长
学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机动化进程逐步加快,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剧增,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城市常态化问题。各地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但交通问题仍然时常暴露短板,治堵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管部门缺乏对居民出行规律、出行需求的认识,因此对待交通症结无法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OD矩阵是描述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出行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规
学位
由于西成高铁鄠邑至佛坪区段存在一段长达45km,坡度为25‰的连续长大坡道,给现有的列车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列车运行图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综合性计划,是保证客流需求和运输资源协调配置的关键,为提高西成高铁的运输服务质量及行车安全性,有必要考虑长大坡道特性来编制列车运行图,这能促使西成高铁的运输组织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1)在总结西成高铁长大坡道运营技术特征的基础上
学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路信息化的含义,然后重点分析了铁路信息化对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进一步论证铁路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来突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要明确了铁路信息化的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了铺垫。之后,文中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分析,说明了不采用其作为本论文定量研究方法的理由。分析了采用生产函数法作为定量研究方
学位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生态环境和水质严重恶化,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各种除藻杀藻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与环境兼容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建立了中性红染色法和TTC-脱氢酶还原法两种细胞活性测定法,对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藻细胞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藻细胞活性的变化、溶液性质的改变入手研究了电催化氧化的灭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