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精神文化服务的研究——以B中心“夕花朝拾”小组实践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老龄化现状现象日益突出,我国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开始成为备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老有所养”的基本生活保障对大部分城市社区的老龄人口来说已经得到了满足,而“老有所乐”甚至“老有所为”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养日益增长。“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理念和模式被引入我国,其对解决传统养老模式所产生的,如家庭养老造成的代际矛盾,机构养老让老年人产生离开家庭隔绝于社会的不良感觉等问题,有着较为明显的协调效应。但由于我国居家养老相关的各项服务目前处于摸索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在了服务内容单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造成服务项目脱离老年人需要。而社会工作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是一种崭新的摸索。本研究主要对B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过程进行参与式观察,总结B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个项目的运行情况并分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45位老年人进行无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与服务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划分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归属与爱方面的需求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四个层次,分析下发现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较为强烈并且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将此需求细化为人际交往、科普养生知识以及信息产品学习。针对此问题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来开展实务工作,设计包含三个主题的9节小组活动,来满足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最后分析整个服务流程,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在精神文化小组服务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不足,基于分析结论为提高B居家养老中心服务质量与专业水平提供案例支持,以此希望为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其他文献
如今,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了。截止2021年底,中国65岁以上人数已占到总人口的将近14%,社会已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特征。在未来的时间内,如何积极、科学、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关乎人口老龄化问题,还关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老年人与新建社区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老年人与陌生人之间相互适应,老年人与飞速发展的新媒体之间的相互适应,都成了人口老龄化社
学位
我国流动儿童的居住环境、受教育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受此影响,他们会遇到因升入中学而带来的环境转变的困难,升学前可能因此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表现、学校适应、社会融合等方面,因此需要对升学期流动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介入。本文以缓解升学期流动儿童焦虑情绪为目标。按照实践研究的步骤,立足于笔者在昆明市C社区K机构中参与关爱外来务工子女项目
学位
国家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要强化预防干预,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快速反应机制,形成层次明确的预警防控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宿舍是“四级”体系中最前沿、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心理危机的常发地,具有冲突性和隐匿性。本研究从社会工作视角,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聚焦宿舍人际关系,分析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与影响因素,以宿舍为场域开展小组工作,
学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司法统计资料,二零二零年中国青少年犯罪分子将达到了245074人,占中国总体刑事犯罪人口的百分之十六点零五,其中不足十八周岁的犯罪分子达到了33768人,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状况具有逐渐低龄化、危害性强、犯罪类型扩大的特点,犯罪行为还具有反规范、反社会的特征,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极大地破坏了人际关系,最终对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
学位
城市中的老旧小区,一直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小区物业管理松散、居民认同感低和公共活动参与性不高等问题。现阶段,在由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往往只注重基础设施的更新,而难以顾及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满足。为此,如何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增进老旧小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亦成为学界关注老旧小区治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背景,笔者选取了昆明市M社区的T小区作为研究点。根据在T小区的实地
学位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人群中的退休老人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愈来愈关键的位置。然而,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以及社会关系重组,常常让城市老年人感到难以适应。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使得老人社会支持逐渐减弱,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城市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且,现目前关于“城市退休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不足,更是缺少社会工作视角的介入策略及实务经验,
学位
独生子女家庭中因子女意外、患病等原因去世后,转变为了失独家庭,其规模不断扩大,失独老人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失独老人除面临年老带来的疾病、养老、生活照料等现实问题外,心理认知层面对自己的消极认知,如无望感、无助感、自我谴责、自我贬低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失独老人的自尊水平,导致他们出现消极生活态度、社交回避、边界感强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失独老人的生存质量。为此,本文试图从失独老人的认知出发,通过分析
学位
被称作“老龄化时代”的21世纪,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及其规模都在逐渐扩大。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也在不断增加。人是社会的人,应该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意义和幸福。但是,城市空巢老人常常面临人际交往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人际交往少、交往对象单一等,影响心理健康,并且不利于该社会群体获得帮助和支持。调查显示,人际交往动机不足、人际交往平台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有限是重要原因。本研究将定量研
学位
根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年,14405名未成年人因盗窃被法院起诉。从年龄上看,年轻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有所上升,而流动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就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我国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流动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相较于普通儿童而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笔者在昆明市L社区K机构进行实践时,所遇到的儿童往往存在不愿履行一般行为规范的现象。例如:打架、偷窃等偏差行为,
学位
在司法观念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区矫正制度的政策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因素,该因素在矫正期间影响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积极性,在矫正结束后则影响其再犯罪的可能性。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在自我层面作为完成目标和任务动因的自我效能同样可能有着较好的介入效果,而关于这一思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对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问题进行探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