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沙化问题严重,土地沙化已成为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北方防沙带主要位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GIS技术,从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面,分析了北方防沙带2000—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评估了北方防沙带2000—2010年防风固沙功能变化,并进一步估算其防风固沙功能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北方防沙带2000年、2005年及2010年土地利用一级分类各类型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草地>荒漠>农田>灌丛>森林>湿地>城镇>冰川/积雪。其中,草地占总面积的比例约为39%,荒漠约占32%,农田约占12.5%。(2)各类型相互转换中,灌丛和草地面积的转出量较大,主要转化为农田和城镇,农田转化为城镇的面积也较大。说明此时段内,农田开发强度较大,大量灌丛和草地开发为农田;同时城镇快速扩张,挤占了大量农田。(3)北方防沙带2000—2005、2005—-2010和2000—2010三个阶段的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别为-0.11、0.16和0.05。可见,北方防沙带2000——2005阶段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差,2005—2010阶段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好,整体来说,2000—2010阶段,北方防沙带宏观生态状况趋好。(4)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北方防沙带2000—2010年斑块数量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边界密度增大、聚集度指数减小,说明北方防沙带景观格局呈现结构复杂化,斑块破碎化的趋势。(5)北方防沙带2000—-2010年风蚀强度为“轻度”等级的区域面积最大,约占北方防沙带总面积的50%,其它五个风蚀强度级别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从其变化趋势来看,风蚀强度“剧烈”等级的面积百分比从2000年的21%下降到2010年的16.6%,而“中度”、“强烈”和“极强烈”的面积百分比均呈现增长的趋势。(6)防风固沙各等级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的为“低”等级,占60%以上,其次为“较低”等级,约占20%,其它等级面积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北方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从其变化趋势来看,防风固沙“低”等级从2000年的65.7%下降到2010年的61.2%,其它类型的面积百分比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北方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整体增强。(7)北方防沙带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的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研究区域防风固沙每年的总价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研究区域GDP的3.3%。从生态系统防风固沙的价值构成来看,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最高,达75%以上;其次为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