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是要在未来能够担负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重任的人,他们要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具有提出新思想,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些能力不是青少年踏入社会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学校阶段逐步教育、培养和锻炼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学校、社会、家庭紧密结合的合力作用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只重视学校正规教育,忽视与现实世界交往;只重视纵向连接,忽视与现实世界的横向沟通,从而导致了教育及师生与自然疏离、与社会疏离、与家庭疏离、与人自身疏离。《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中提出:“要想形成实际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现在的模式,可能其重要的方面讲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这说明在我们新世纪的教育中,学校将不是脱离外部现实世界,而是要重新扎根于现实世界,努力发展学校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学校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发展我们的教育。同时,全球化社会条件下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青少年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上获得的有限知识,他们需要走向现实世界,走出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参与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教育、学校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聆听窗外声音”即“聆听”现实世界各方面的声音,调整和发展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教育所应具有的目的。因此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着重阐述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导言)为什么“聆听窗外声音”,即“聆听”理念出场的时代背景及其必然性。现时代,学校教育排斥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经验,用有形或无形的围墙在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圈出一块专有的“地盘”,忽视了与现实世界的交往、遗忘了对生活的“聆听”、阻隔了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育的世界只狭缩为学校的世界甚至仅仅是书本的世界,由此导致了教育与自然、教育与社会以及教育与人自身的分离。师生“聆听”现实世界是培养其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青少年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现实需要。而“聆听窗外声音”的理论与实践,顺应了全球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代表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发展教育事业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聆听窗外声音”是“聆听”哲学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深刻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性、现实世界的交往性以及教育生活的实践性。同时,它尊重“选择”、注重“差异共存”,倡导行动、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重视“反身性”,富有辩证性,是新教育的时代性彰显。第二部分(第一章)是对“聆听窗外声音”理论基础的解读。贯穿本论文的理论主线是探讨教育与人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对人的交往、人的实践及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觉解。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本课题核心理论基础,以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以及她在当代的提升——交往实践观为核心理论支撑,阐释了实践对人及其生命的生成与发展的机制和基础作用,人通过实践而实现的对世界的改变和改造作用以及交往实践对教育的特殊意义。同时,以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人”出发认识人、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理解人的实践立场和关系,以人的关系思维和现实思维作为方法论指导,从交往的视角,从主体际关系中把握人,而不是把人看成单纯的孤立的个体。第三部分(第二章)对教育原点和逻辑起点进行了界定与论证。把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结合,从教育的源头——“发生地”,从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从对“人”更进一步的具体的深层次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原点是基于人类最原初、最基本、最简单、最具体、历史地、逻辑地本质地呈现并由此展开的基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人及其生命的存在与生成、完善与发展,归返教育原点的路径就是“聆听窗外声音”,而“聆听”的逻辑起点就是基于原点的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第四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对什么是“聆听窗外声音”及“聆听”窗外的什么“声音”进行了觉解。“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存在与发展之于“聆听”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意义,聆听的主体是师生及制度化学校教育,“聆听”的对象是自然、社会、他人、家庭等现实生活世界、社会生活实践。第五部分(第五章)从时空维度和价值维度考察了“聆听”的关系场和意义场。教育是一个生活、实践及其价值体现的关系场和意义场,教育过程是生活实践过程,走向教育就是走向生活世界和生活实践。就教育教学而言,“窗内”和“窗外”是一个统一的“异质共存”的生活世界场域,青少年学生不只是生活在学校场域里,而且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在”关系场中,社会、学校、家庭是同一个时代的三种场景,必须确立三者之间的相互“聆听”主体及关系场、意义场,才能完成“窗外声音”的“聆听”以及从现实到理想、适应到超越、实然到应然的趋向过程。第五部分(第六章)是怎样“聆听窗外声音”,本文在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怎样聆听”探讨了以培养实践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综合实践课程共同体、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体等为载体的“聆听”的形式与路径。
其他文献
"云水瓷"又名"纹彩瓷",源于传统陶瓷之"铁流沙",盛行于宋金时期,是山西陶瓷艺人在唐代绞胎瓷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的一大创举,在收藏界被混称为"绞釉"。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
视神经(optic nerve,ON)损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外伤毁损性眼疾病,常与颅脑外伤合并存在,约占头部闭合性损伤的0.5%-5%[1],可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所以,长久以
目的评价容量—时间波形方法在气囊压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10月综合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80例患者,观察采用容量—时间波形方法管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开辟为通商口岸,其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从19世纪90年代之后,福州口岸与厦门口岸的进出口贸易明显衰落。该文将福州与厦门近代进出口贸
宜兴紫砂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紫砂壶不仅是烹茶品茗的利器,还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担任着重要作用。《金鼠纳福壶》正是将中国的吉祥文化和古老的十二生肖融入到紫砂
6月9日,醴陵市委人才办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交流座谈会。15位来自醴陵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首次汇聚职校,共襄醴瓷发展,齐论人才培养,同绘丹青技
通过分析2019年4月30日福建省平和县一次低层切变东移南压造成的雷暴大风天气的风廓线雷达资料,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场能较好地反映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情况,且可直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国艺术作品根本的创造力,"文以言情"、"诗以明志"、"乐以象德"而"道以成器,器以载道",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东方美学魅
2005年4月23—24日“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主题为“和谐社会与风景园林”。此次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园林学会、上
期刊
2020年6月8日,醴陵市政协主席,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小组组长江曙明,在醴陵市政协秘书长黄志敏,和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姚武飞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醴陵市图书馆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