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观照下的鲁迅小说英译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杨宪益翻译鲁迅小说的特色,倘若单纯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谈会有过于蹈矩之嫌。只有结合对译者的分析,将描写性的研究也融入进去,方可主客观兼顾,两全其美。本研究的理论视角是文化心理学,笔者认为一切行为皆由心理活动支配。翻译是一种语言心理活动,或基于语言媒介的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心理活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了文本的文化心理和译者的文化心理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一是研究文本的文化心理。文本创作是实践中作者的一种心理活动,创作心理是作者文化心理的体现。文本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文化心理。原作其实是一件文化作品,作者的文化心理和作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作者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而作品又是作者文化心理的折射和反映。译者对文本的解读是对文字进行分析解码的过程,译者不能像普通读者只需体会文字带来的感受,沉浸在想象中;译者必须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一份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个文字的解读。文本是作家的心迹记录,折射了作家的心理。因此翻译时,对文本文化心理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帮助译者正确解读原作,把握原作精神和意义,从而做好翻译工作。二是译者的翻译心理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于原文的思考、加工和再现就是一种文化心理活动。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主体,即译者的文化心理活动,是译者置于他生活的文化背景中来深度挖掘内心世界的意图、目的、观念及价值观等。译者的文化心理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运用、翻译的目的都起到制约作用。因此一部上乘的译作是作者和译者共同完成的,译者借助原作实现自我精神追求,原作通过翻译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本研究以分析鲁迅小说文本为主要手段,解析杨宪益的翻译特色时,始终把文本分析放在首位。同时,也说明了他个人的文化心理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操控作用。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译本选择和译者介绍、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鲁迅小说英译状况和杨宪益翻译鲁迅小说研究状况综述,之后阐明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三章是作者和译者的文化心理探索,笔者尝试分析了鲁迅和杨宪益文化心理的形成因素,指出翻译是对原文作者的心迹跟踪,质量上乘的翻译首先就需要对作者的文化心理有正确的解读。既然是研究鲁迅小说译本,研究鲁迅的文化心理是首要问题。译者的文化心理更是直接影响到他的翻译决策和行为。我们分析影响他翻译行为的文化心理因素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去把握:宏观上,他的翻译生涯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他的翻译行为无法摆脱当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的影响,具有时代特征;微观上,他个人的家庭背景、婚姻状况、爱国精神、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都具有他的独特性。所有因素的综合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化心理,并直接影响到他的翻译行为。第四章是词汇翻译,首先从鲁迅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杨宪益针对小说典型词汇部分的翻译;再谈到极具特色的鲁迅小说人物名称和篇名的翻译;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对比杨宪益和其他两位译者的用词差别,对其独特词和空缺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语义诠释一定要符合原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及作者的文化心理,语义的最终定夺必须在原文的文化心理框架中进行,不应望文生义,更不应“胡思乱想”。即便是意译也应有“意”的依据。大量详实的代表性例句对比分析表明,杨宪益在词汇层面的翻译上,受到了思维方式、时代环境、工作性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他在翻译时忠于原文,准确理解词义和感情色彩,追求简洁明了,传情达意,并尽量兼顾审美效果。他主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有时也会造词翻译,用词斟酌,规范得体,力求在读者面前还原一个真实的原文。第五章是修辞翻译,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几乎用尽所有传统的修辞手法。杨宪益在翻译鲁迅小说修辞时,费尽心思、竭尽全力,以求“情欲信,辞欲巧”。本章从词汇、句法和语意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中所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手法的翻译加以探讨。总的来说,杨宪益在处理词汇层面的修辞时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采用意译以追求语义的对应,最大程度上保留和原文形式上的对等的同时,也追求语气和情感的一致。比起其他两位译者,杨宪益用词更为谨慎、简练,追求形与义的对等。留有遗憾的是,有些不加注释的翻译无法把作者创作原文时想要表达的内涵体现出来,没有再现作者的创作心理,同样也没有照顾到译文读者希冀通过译文走入作者创作心理世界的阅读心理。在翻译句法层面的修辞方法时,杨宪益注重句式结构的安排,轮廓鲜明,译文形式多样,简洁紧凑,读起来余音绕梁。在具体内容的再现和选词上面,他的翻译灵活度比较小,紧扣原文,即便采用意译,他的译文也是三人中最为贴近源语的。他对翻译工作一丝不苟、绝不含糊,态度认真。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不浮于表面,译文总是力求再现深层次内涵。在翻译语意层面的修辞手法时,杨宪益仍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他用语讲究,凸显重要性时,会选用比较书面体的词语和表达。相对莱尔口语色彩浓的用语,他用词形象,简炼得体,力图保留中国的文化意象和表达形式,对于源语文化的重视大于对读者阅读习惯的重视。总体来说,杨宪益对待修辞时绝不马虎,他仔细解读修辞中的内涵信息,把握文本心理,即作者的创作心理。他的翻译思想、用语习惯、思维方式、文化审美等对译文都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第六章是描写翻译,小说中人物和环境的描写的翻译再现了作者的创作心理,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不免带上译者本身的翻译痕迹,也正是译者自己的翻译心理的体现。杨宪益在各类描写翻译上的特色就是其翻译心理的最好见证。本章从地点环境、杀人场景、人物外貌、人物语言和人物动作等五个方面就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杨宪益在处理描写翻译时的特色。综上所述,从小说描写的角度上看,杨宪益的译文忠于原文,在结构、用词、语气上都能和原文保持一致,传情达意。在整个语篇的处理上表达流畅,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选词上精准传神,行文美丽。他对待翻译工作严谨认真,驾驭英语挥洒自如,功底深厚。第七章是结论。通过词汇、修辞和描写三个层面的鲁迅小说译文比较,本研究归纳出杨宪益的翻译特色。接着从译者的翻译心理角度找出产生特色的原因,对比译者受到的时代影响、工作目的、译本选择、目标读者定位、翻译思想、思维方式等影响,阐明不同的翻译心理因素直接导致不同的翻译。最后说明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其他文献
教育平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各国致力于解决并制定政策方针的根本出发点。自建国以来,我国在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促进教育平等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
河流近自然治理的理念起源于欧洲城市河流的治理,其基本理念是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减轻人为活动对河溪的干扰和胁迫,维持河溪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河溪生态
本课题将以温拌改性剂、废旧塑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复合改性,力求获得一种节能环保,抗车辙能力强的沥青路面材料。目前的高等级公路路面以沥青路面为主,沥青路面作为一
背景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而红细胞是其中用量最多的血液成分,因此对于输注红细胞的功能进行评价十分重要。不同库存天数的红细胞由于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发生,其红细胞数量
在科技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呈现个性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产品创新的源头逐渐改变,由技术驱动慢慢转化为顾客需求驱动。不断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才可以使顾客满意。与此同时,创新性
AUT校准试块作为AUT系统校准的唯一标定试块,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通过监控AUT校准试块加工的每个环节,准确测量各反射体的加工精度及综合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AUT校
基于植入式神经假体的电刺激疗法给如中风,癫痫,帕金森症等神经类疾病的病人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各类神经电刺激器正处于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阶段,作为其重要部件
作为父母严厉管教方式中常用的一种,父母体罚是指父母以纠正或控制儿童的错误行为为目的而故意引起儿童身体上的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害的行为。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父母体罚存在代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是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品质的有机统一。时代新人具有继承性与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已经越来越受各国重视。对于我国特别是山西省来说,最重要的能源就是煤炭。为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煤炭经济和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