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灾害多发的大背景下,城市的防灾避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正是针对降低城市灾害危险,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防灾公园主要是选取合适的已有城市公园,通过一定的改造措施,使其能在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起到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置避难人员生活,以及迅速恢复灾后重建的作用。为使灾后的应急工作有序高效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引起和次生灾害引起的伤害,应迅速的将受灾人员转移到避难场所,防灾公园就是重要的避难场所之一,因此快速准确的引导是灾害应急的第一步,然后是考虑如何安置避难人员,如何保障受难人员顺利度过避难生活,如何有效的开展灾后恢复工作,这些是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所要针对的主要问题。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借鉴国内外防灾减灾经验,总结出我国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足。通过相关概念以及规范的整理,定义本文研究的防灾公园的概念以及具体的指标配置。根据灾害的特征、地震灾害的特征、地震灾害的时序以及避难的行为和心理分析,归纳出防灾公园规划设计应当针对的主要问题。结合防灾公园的场地规划和设施的设计,总结出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结合上述防灾公园具体的规划设计步骤与方法,以及日本典型案例的分析,对我国邳州锦绣广场公园改造成城市防灾公园进行规划设计。通过现状分析,规划条件分析,最后对邳州防灾锦绣广场公园做了系统的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使其能具备防灾避难疏散的重要功能。
  “平时是公园,灾时好避难”。城市防灾公园既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绿化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又具有防灾、减灾、避难、疏散的功能,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完善了城市防灾避难体系功能,为市民创造了一个有保障的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性化发展的标志。
其他文献
有些发生概率较小的人群行为(例如踩踏,骚乱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现有群体视频数据集的平衡性较差,一般包括大量普通群体视频的样本,而某些发生概率较小的人群行为样本却很少。  人群行为识别是一种多标签分类任务,具有场景复杂,样本不均衡等特点。在现实场景中,即使是同一种人群的行为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场景,外观噪声往往较大;同时,人群行为通常伴随着各种运动信息,从而导致相对较大的动态噪声。为了有
知识库中包含大量的知识,如何从特定结构的知识库中挖掘自然语言问题的答案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知识库问答主要研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结构化查询从而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检索。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知识库问答的查询方式演变为在同一个语义空间下将问题与候选答案信息进行语义相似度比较后得到语义相似度最高的候选答案信息对应的候选答案作为问题的答案。  在知识库问答研究中,通常选取知识库中的实体作为候选答案,选取知识
夜间有雾场景下的航运货物状态识别涉及到图像去雾和视频识别两个领域,这也是计算机视觉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在图像去雾方面,图像的成像极易受到江面上雾气的影响,进而产生大量低质量的图像。而在视频识别方面,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是有必要的,同时,为了便于部署,模型的尺寸不宜过大。经典的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用于图像去雾时容易出现图像失真的问题,而经典的三维残差网络用于视频识别时则会出现特征提取能力不高或模型参
学位
据统计,皮肤癌作为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它的致死率正在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致命性最高的当属黑色素瘤,它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不过只要我们能够在早期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地诊断并加以临床干预和治疗,那么治愈几率就会提高很多。由于当下皮肤癌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于皮肤伤口病变部位诊断的计算机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目前皮肤病变图像分割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皮肤病变的最新公共可用数据集却仅有极其有限的真
学位
本文依托理县拟建藏语佛学院综合楼的设计展开深入思考,其要点解析如下:一、佛学院选址临近当地历史文化地标——理县大佛塔遗址;二、佛学院在满足日常教学和生活功能以外,特别强调综合楼的纪念性,以满足精神需求;三、综合楼需向大佛塔学习,但不是照搬其形式。本文以完成该方案创作为契机,旨在解决传统藏式建筑纪念性如何在现代建筑创作中体现出来。  论文由此展开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笔者试图以理县大佛塔为源,研究
学位
当代四川省阿坝州汶川羌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滞后于四川省乃至我国其他地区。  08年地震后,在全国人们的支持和关注下,这一地区开始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传统村寨建筑也在不断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羌族建筑被进行了一场粗暴的改造,对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文化的汶川羌族居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对这一地区的建筑文化展开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学位
九寨沟景区位于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的西南部,属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景区内长期聚居着以农牧为主的安多藏族,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族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由以前的农牧结合逐渐转变为以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为主。在此过程中,由于居民对传统建筑新要求与新功能的提出,大量的传统民居被推倒或改建,取而代之以现
学位
存量时代背景下,存量优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主题,城市中一些失落空间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微空间一词近几年在城市复兴相关论坛上频繁出现,建筑师呼吁人们发现并改善身边的失落空间来完成城市复兴的课题。微空间不仅仅指城市外部微空间,还包含于建筑内部,具有面积小,形式多样,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通过微空间改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群原有肌理和非物质文化肌理,以最高效节约,可操作的方式激活片区活力来改善片区
学位
增量转存量规划背景下,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工厂大院作为带有政治色彩的单位制老旧住区,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特殊物质产物。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了国企大规模集中性改革,单位体制逐渐瓦解,以单位为纽带的大院体系开始动摇,工厂大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日渐走向边缘化及底层化,社会网络分化严重、社区文脉缺失,内部居民身份感及认同感严重减弱;与此同时,物质空间现状难以满足居民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口聚集带来的区域资源高消耗,导致城市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诸如城市热岛效应、大气雾霾现象、水质污染状况、土壤贫瘠毒化等。城市区域微气候的恶化,大幅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改善城市区域微气候将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性,其中生态绿化措施是优先选择手段。在多种类型的城市生态景观中,城市滨河空间具有先天的区域生态优势,提升城市滨河公共活动空间微气候舒适度将有效发挥其区域生态效应。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