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的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新生儿疼痛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新生儿不能自述疼痛的感受,疼痛评估成为新生儿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着长远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压缩感知是针对稀疏或可压缩信号,在采样的同时即可对信号数据进行适当压缩的新理论,这使其在信号处理领域有着突出的优点。而稀疏表示方法是压缩感知理论中的核心议题之一。最近,由于其较大的理论突破,尤其是计算复杂度的下降,使得该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信号处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图像信号本身及其所反映的语义在很多时候具备稀疏性这一特点,这使得稀疏表示相关的理论可以被引入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中。本文利用压缩感知中的主要理论之一——稀疏表示方法对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测试新生儿面部表情图像进行稀疏表示,采用L-1范数最小化算法求得最稀疏的系数解,所获得的系数具有明显的类别信息,从而易于对测试表情图像进行分类,判断新生儿是否处于疼痛状态。我们使用建立的新生儿面部表情图像数据库展开实验。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稀疏表示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到模式识别研究领域中,提出的基于压缩感知的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方法就能够取得较理想的分类识别效果。此外,实验表明,一旦特征维数和训练样本数足够(都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最稀疏的系数解能准确的重构,利用图像下采样后得到的特征在该算法框架下也能取得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其他文献
<正>在企业管理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把精细化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是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员工思想实际,在
"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最早由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他们的论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提出,当时,他们作为新一代现代文学研究者,试图打破原有的文学史框架,把2
<正>随着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使得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衔接上产生了一些问题。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年龄段的学习兴
胡居仁,明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师从崇仁硕儒吴与弼,饱读儒家经典,致力于程朱理学。胡居仁主张以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行为上持敬,认为“操存勿失,莫大乎敬”。筑室山中,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音专”)在萧友梅主政期间(1927-1937),举办了大量形式多样的音乐会,通过对音乐会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国立音专的有价值
中国美术家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建立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趣之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提高。将艺术解剖合理运用到中国人物画的教学中,学习科学的结构关
破产重整制度是为克服和解制度的消极之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更为有效的破产预防制度,重视并强化对破产重整制度的规定是现代各国破产法呈现出来的普遍特征。我国于200
自然是设计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也是设计活动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日本的包装设计以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和独特品质让我们印象深刻,其包装材料很多是从自然中提取的,现代的
现代社会任何的行政行为,就是立法者将其意图实现的一个过程,也是行政执法者主观判断的过程。有判断就可能出现偏差和恣意,如何在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又避免其滥用
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评论、鉴赏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等,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因